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竞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文集》

材料二   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亡国条约”的名称及签订时间,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2 . 抗日战争

材料一   19274月,田中义一出任日本首相后,提出《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满蒙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与日本“有重大的利害关系”,纲领还表示,日本将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来维护并进一步扩张其在满蒙、特别是东三省的权益。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实施武装占领中国东北的计划。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30年代加紧侵华的原因。
(2)国内史学界关于抗战的时间问题有“十四年说”和“八年说”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3)据材料二,归纳抗战奠定了民族复兴基础的突出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民“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的重大成果。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845个华侨团体聚会新加坡,宣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1939《黄河大合唱》首演于延安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
1943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战后处置日本问题。
1945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已发展到九十一万人,民兵发展到二百二十万人以上,建立了十九个大的解放区。
(5)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因素有哪些?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的共同目标下,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ー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1-03-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5年5月24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0-10-08更新 | 196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01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并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 .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01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军民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 .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然后,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特别防止急躁。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治安地区大体包括从包头连接黄河下游、新黄河、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的地区。……为了迅速达到治安的目的,当固定地配备相当的兵力……除上述以外的占领地区,则作为作战地区。……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8 .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摘编自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了在中国建立共和政治作出的主要努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2019-09-03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2021-03-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材料二   19377——19458月中国战场历年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数简表

时间日本陆军师总数日军在中国师数日军在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师数百分比
关内东北合计百分比
1937年7月174424%
1937年冬241652188%
1938年冬342483294%
1939年冬412593483%
1940年冬4927113878%
1941年12
月初
5122133569%1020%
1942年冬5823143764%1526%
1943年冬7023153854%2333%
1944年冬9925103535%3838%
1945年8月16826315734%4426%
说明此表系综合研究《大本营陆军部》《关东军》《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等日军战史资料整理而成

——资料来源: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五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①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战胜利所做的理论贡献。选②指出相持阶段中共敌后战场的军事贡献和地位。
(2)材料一中“国民党反共高潮”指什么事件?依据所学,指出中共在根据地为巩固统一战线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归纳中国战场的地位并加以说明。
2021-03-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