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2年3月,国民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联合国家宣言》的基本精神,组建中国远征军,驰援缅甸。中国在单独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长达四年半之后,又组织远征军跨出国门,赴缅作战,承担起缅甸战场反法西斯主力军的重任。在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支持和援助下,浴血奋战,中国远征军取得极大胜利。

——摘编自刘朝华、刘潇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视角下的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

材料二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呑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及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0-02-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一直没有间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灾难性战争后中国采取的自救运动的名称,并分析这次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边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转折点的主要表现,概括这一转折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三中“百年未有的大事”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0-01-3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写道:“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包括
A.全民族的抗战B.国际上的援助
C.北洋军阀腐败D.中国强日本弱
2020-07-28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2020-01-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沉沦转而上升,抗日战争更是大力推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中国军民的主要贡献是:第一,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能集中兵力对付德国……第二,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使日本在最终发动战争时兵力不足,不能全力以赴……从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这段期间,英、法、苏虽已先后参战,但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仍是中国孤军奋战的局面。尽管如此,中国军民继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拖住了日军的主力。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写出中国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签条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在亚太地区中国仍孤军奋战的原因,概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
(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和有关方面多年研讨,至今仍未能形成共识。其中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分别为:①1931年说;②1939年说。请你任选其中一种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0-01-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试题(B卷)
6 .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摘编自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了在中国建立共和政治作出的主要努力。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2020-03-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经苦难的民族更加珍爱和平。近代史上,中国曾两次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不仅血洗了民族耻辱,也维护了世界和平,守卫了人类正义。高二同学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论坛,搜集了相关材料,请你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识图读表,释史明义】

(1)请依据知识结构图的逻辑,结合所学完善此图。A处应填写        ,B处应填写        ,C处应填写        
【史料印证,论从史出】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


(2)材料一中说蒋介石承担了“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的使命。请举一例印证这一说法。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外链接,知史通今】

材料三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1945年8月)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百年屈辱的悲愤情绪获得释放时的欢乐心情。请你指出日本无条件投降为什么能使民众如此狂欢?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8 .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全面抗战,使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是日本不能随心所欲实施其世界战略的根本性原因,也是牵制日本与德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战略配合的根本原因。据此可知,中国的全面抗战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B.主导着二次大战的基本走向
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D.限止了法西斯国家的战略配合
2020-04-2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厂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摘自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THERAPEOFNANKING)》

材料二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又同时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及人教版教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的罪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2020-02-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材料二中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做说明。
2020-01-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