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材料三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型国家”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众认同新型国家的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边疆治理中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措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跟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险峻的山川和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使四川在很多时候能够相对减缓中原乱时的破坏。成都平原始终保持了中国最重要粮仓的地位,甚至有人说“蜀多生五谷,弃之如粪土”。“蜀以锦擅名天下”,造纸业从唐代开始兴盛,两宋时期成都成为全国印刷业中心,纸币“交子”也出现在成都。四川的井盐业与矿冶及金属制造业也有悠久的历史,清代末期四川井灶大开,产盐达到了五亿斤以上。四川主要交通线交汇点所在的成都,自秦汉以来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工商业中心,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谚。四川在历史上曾多次作为进行统一战争的基地,多次作为中原人士躲避战乱、逃荒就食之处,而且四川的钱粮不断外运以接济其他地区。四川是西部南北交通的孔道,又是西南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融合的地方,成为推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进步的重要基地。

——整理自刘方健、彭通湖《古代四川经济区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在全面抗战时期,四川逐渐成了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四川人民组织了各种救亡团体,创办了宣传抗日的刊物,仅成都地区进步报刊就有330余种。四川接纳了部分沦陷区的大学,这些大学在民族危难之际,克服重重困难,为抗战输送了许多人才。当时,四川担负着全国财政支出的50%,粮食的1/3,近50万人次民工服务于战争,积极开展献金运动和献飞机运动,合川县人民捐“合川号”战机4架。1944年,四川有工厂2382家,与国防工业有关的占60%以上,承担了巨额军工生产任务,从而保证了抗战的需要。1935-1940年,四川各族民工协同努力,兴建了川黔、川陕、川鄂、川滇公路,新修了30多个机场,川藏同胞肩挑背扛坚守川藏国际运输线,有力支援了前线抗战。川军抗日总动员约350万人,伤亡共计64万余人,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川军的牺牲相当大,抗日卫国之功,殊不可没。”四川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一伟大历史功绩必将永远镌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丰碑上。

——整理自周小粒、李鸿生《四川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四川经济区的历史地位,并概括其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四川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023-02-25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遂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极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顺应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变迁和历史发展大势,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

——摘编自《党建杂志》2021.8.9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
(2)以中国当代史的两个史实,简要阐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行理论创新并制定党的方针政策的。
2022-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并就第一个议程——政治形势与策略作了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我党对华北事变以来的政治形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策略方针。接着,毛泽东发言,他首先引用了战国时期,六国采用苏秦的“合纵”策略建立联合阵线共同对抗秦国的典故作比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毛泽东指出: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迫使一切不愿做汉奸亡国奴的中国人团结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斗争,甚至反革命营垒中也会产生动摇,对目前开始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同情、中立以至于参加……当前的战略方针应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为总任务,一切战争都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下进行。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

——摘编自梁俊英《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材料二   《论联合政府》提出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是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报告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纲领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作了全面具体的说明。关于新民主主义的一般纲领,报告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下,在发展国家经济、合作经济的同时,要让那些不是操纵而是有利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有发展的便利,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党的七大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论述,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报告还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李颖《中共七大胜利召开和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简析这一会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意义。
(2)《论联合政府》是抗战时期的主要文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刻,《论联合政府》对中国前途的分析。“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纲领”作了全面具体的说明,结合相关史实,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予以扼要说明。
2022-09-04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930日,日本御前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设定“绝对国防圈”的第二个战争指导大纲,提出的方针

(一)帝国以在今明年内决出战局大势为目标,继续粉碎美英等敌国的进攻企图,迅速确立必胜的战略态势,同时迅速增强决胜战力,特别是航空战力,并主动进行对美英的作战。(二)帝国须进一步密切同德国的合作,为完成这场共同的战争而迈进,同时主动谋求对苏关系的好转。(三)迅速确立国内决战态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大东亚的团结。

大纲的要点还有:(一)排除万难,大致以1944年中期为目标确立对付美英进攻的战略态势,随时捕捉并粉碎敌人的反攻力量。为遂行帝国战争,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将应绝对确保的重要区域(包括千岛、小笠原、内南洋(中西部)及新几内亚西部、巽他、缅甸)作为圈域。战争期间,自始至终要确保圈域内的海上交通。(二)努力避免日苏战争,积极改善日苏邦交,同时抓住机会调解德苏关系。(三)继续不断地对重庆施加压力,特别要扼制从中国大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或对海上交通的妨碍,并伺机迅速解决中国问题。

——据《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战争指导大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政府颁行“战争指导大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相互关系。
2022-08-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7 . 材料一   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政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政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为建立民主政治在政治领域进行的斗争和探索,并比较中华民国与以前的封建政权在政治方面的不同。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3)指出材料三中“政权”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2-06-18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9讲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8 . 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大会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和政策,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等。

材料二   部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委员会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简表

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
党的八大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
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中共十九大(2017年召开)
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为什么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次党的会议,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主要任务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2-05-25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这一过程中,中日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中国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康有为曾这样评论:“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变局”。甲午战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试图将传统的天朝上国整合为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次民族觉醒的运动。中国外交代表在国际会议上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说“不”,这在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一个敢于对帝国主义国家现有秩序抗争的先例。从中国近代革命史角度说,五四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将从旧民主主义时期转到新民主主义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三   抗日战争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
193612西安事变
1937922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52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820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1943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为重建现代民族国家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022-04-1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