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据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总结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2)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023-02-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1927年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乡村,在乡村积蓄力量,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个历史已经完结。从现在起,进入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但是,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于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便他们保持中立”。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地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下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站不住脚,就要失败。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写道: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援助不够,我们派往现场的观察员报告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国民党军队不是被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从中国的力量对比来看,我国政府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建立和平。为了使双方作出让步,国民党必须建立自己的议会,这样,中国政府才能名副其实地成为全中国的政府,各党派才能在政府的宪法范围内发挥作用。这些条件一项也未实现。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援助是无意义的。

——摘编自【美】约翰·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艾奇逊关于国民党政权失败的认识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国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执政的统治地位,排斥中共的政治参与,力图遏制中共的发展;中共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抗战胜利之初的国内外环境、民众对和平的渴望、美苏两强对中国政治的态度,有利于和平而不利于战争。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重庆谈判、停战谈判、政治总协商会议,国共两党关系一度有所缓和,国内和平局面也得以暂时维持。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   淮海战役大兵团决战需要大量兵员,解放军兵源来自百姓。解放区民众经过土改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他们从心底明白共产党代表他们的利益。参加人民军队,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就是保卫土地,保卫家园,保卫家人。所以,一经党宣传动员,特别是形势和阶级教育后,农民阶级觉悟普遍提高,他们提出参军参战人人有责的口号,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保田卫家,投入决战。

——摘编自汪勇《党的群众路线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历史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国共双方的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国共关系破裂的消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中国近代史,首先需要回答一个基础性问题:何为中国近代史?换言之,中国近代史起于何时、终于何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近代史指的是从1840年至1919年的历史,1919年以后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现代史。这样的划分是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作为主要标志,不能说没有道理……如今,把1840年至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已成为学界共识。中国近代史时限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反映了人们对“近代”认识的深化。

——摘编自王建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创新发展》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任人欺凌、落后和贫穷的面貌,就必须进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这些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摘编自李东朗《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材料二   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一部反对不公、反抗侵略、追求富强民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曲折革命斗争史。

——引自秦洁《革命文化: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变局”指什么?并根据材料一指出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进行的努力。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并加以说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国。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2021-03-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下一代的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描述了“中国与西方”三个阶段的关系,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以下是1949年《人民日报》部分社论的目录摘编。

时间社论标题

1月1日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2月4日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北平而奋斗

3月17日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7月29日严厉取缔投机活动,保持物价平衡!

9月7日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西藏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0月6日中苏友好万岁!

10月20日人民民主专政的机构

10月24日美国反动派必将自食其果

11月13日严惩怙恶不悛的反革命分子

11月21日地方人民政权建设的示范

12月4日战胜财政困难,争取物价稳定!

12月15日斯大林同志

——列宁伟大事业的继承者

《人民日报》的社论折射了我国当时多个领域的走向。依据材料指出其中两个领域的走向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紧扣材料,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7-03-03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