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战略行动”是指(     
A.发动百团大战B.挺进大别山C.指挥三大战役D.发起渡江战役
2 . 在淮海战役期间,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五省出动的支前群众总数达到543万人,几乎是九个群众在支持着一个战士。这一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A.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B.土地改革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积极性
C.民众爱国救亡意识的日益觉醒D.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3 .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标志是(     
A.孟良战役B.延安保卫战C.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
4 . 中共中央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此次会议(     
A.提出了工作重心必须乡村转移到城市
B.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政治基础
C.正式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人民军队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A.党适时调整民主革命斗争策略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性质不断发生变化D.民主革命重心的转移
2022-07-12更新 | 1395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022-07-03更新 | 128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1-2012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7 . 1949年4月,毛泽东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与该诗句最相关的史事是
A.红军长征B.百团大战C.重庆谈判D.渡江战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邓小平在1948年4月指出:去年的战略行动,我们由黄河到长江跃进了一千里,中国从北到南没有多少个一千里,从长江再跃进一千里就到了广东、福建的边界,剩下不到一千里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就要垮台了。“我们去年的战略行动”的意义是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C.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地区D.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旗帜飘落地上。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4月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A.民国35年B.民国37年C.民国38年D.民国36年
10 . 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延安调停期间,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这表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广大民众的支持
C.国民党政府的腐败D.西方国家的援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