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2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概括从图1到图2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重大革命活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出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认识。
2020-12-1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长河中,城市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中四个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 . 探究题

材料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伟大进程。”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图片展时的讲话


(1)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进行的重大政治实践活动。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请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典型事例。(任举两例)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请谈谈你的打算。
2019-08-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摘编自刘妙雄等《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的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从大乱而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主要影响。
(2) 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3) 图1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口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
2018-12-2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又有哪些具体的实践?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6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收起义》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的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

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摘编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推动者及其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所提及重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7 . 近期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的历史性会面,有利于推进国共两党的友好合作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国共两党曾经有亲密的合作,也有激烈的对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分裂对峙。毛泽东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的?
(3)第二次国共合作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列举国共合作的表现。
(4)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关系破裂后,中共领导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性事件。解放战争对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关系有何影响?
(5)综合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