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A.
B.
C.
D.
2019-06-25更新 | 179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杭州高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1日,总是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95年前,十几个热血青年庄严地举起他们的右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划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95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筚路蓝缕,开拓前进,不懈奋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摘编自金民卿《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命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阐释有理有据)
2023-10-23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9年1月,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于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这一政治声明反映出
A.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B.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趋势D.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2022-01-05更新 | 439次组卷 | 13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国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执政的统治地位,排斥中共的政治参与,力图遏制中共的发展;中共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抗战胜利之初的国内外环境、民众对和平的渴望、美苏两强对中国政治的态度,有利于和平而不利于战争。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重庆谈判、停战谈判、政治总协商会议,国共两党关系一度有所缓和,国内和平局面也得以暂时维持。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   淮海战役大兵团决战需要大量兵员,解放军兵源来自百姓。解放区民众经过土改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他们从心底明白共产党代表他们的利益。参加人民军队,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就是保卫土地,保卫家园,保卫家人。所以,一经党宣传动员,特别是形势和阶级教育后,农民阶级觉悟普遍提高,他们提出参军参战人人有责的口号,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保田卫家,投入决战。

——摘编自汪勇《党的群众路线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历史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国共双方的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国共关系破裂的消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四个时期中共(军队)的主要任务各是什么。
6 . 列强侵华,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探索国家的出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   孙中山思想认识的变化


材料三   作为中国电影重要流派,献礼片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讴歌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列强侵华呈现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思想主张的变化,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的一生有何认识。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三中选取一部影片,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事件或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影片名及历史事件或现象,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概述和评价简明扼要。)
2020-02-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摘自薛福成的《筹洋刍议》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叶,面对民族危亡与重建国家的双重任务,在经历了种种思潮和运动的激烈碰撞以后,中国人否定了西方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百年衰败化、半殖民地化的趋势和分裂战乱局面结束。

——编自马克㙓等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美国学者)费正清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提及的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并“贻害于无穷”的两大特权,并简析“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百年衰败化、半殖民地化的趋势和分裂战乱局面结束”具有的世界意义。归纳指出在费正清看来,“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的意义所在。

2018-11-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①是鸦片战争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势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③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到独立后转入现代发展轨道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9 .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标志是(     
A.孟良战役B.延安保卫战C.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
10 . 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下表是山西张庄在运动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判断,此运动(       

1944年

1947年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地主

4

17.4

0.3

3

中农

40

6.4

35.5

6.2

贫农

46.8

3.0

63

5.5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D.奠定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物质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