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思想家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不必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首先要通过向穷人和富人作未来社会的广泛宣传,然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搞一点一滴的试验,建立起一个一个的社会主义据点,然后以点到面,逐步推广,就可以取得全面胜利。这一理论
A.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C.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D.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幻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

——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圣西门认为,阶级对立存在于社会,社会上的对立阶级并不是贵族特权阶级与小资产阶级,而是有闲阶级与劳动阶级。有闲阶级包括贵族特权阶级和不劳而获的资产阶级,有闲阶级已经失去了智慧的政治领导,劳动阶级应该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这表明圣西门
A.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
C.提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理论D.号召建立工农革命联盟
4 .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海尔布隆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一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世态多变,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救于马克思主义。该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
A.对世界的影响深远广泛
B.促进了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
C.肯定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D.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引自《共产党宣言》)这段论述表明
A.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交换方式变革的产物
B.无产阶级队伍是从市民等阶级阶层中得到补充的
C.扩大产品销路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全球各地
D.工人革命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