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整理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欧文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71年巴黎公社。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B.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C.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D.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2 . 1844年,恩格斯对西西里纺织工人起义发表评论,他指出:“对大多数人是受压迫和劳累的,对极少数人是财富和享乐的,工人阶级在这种压迫、剥削之下必然进行斗争,工人阶级在斗争中显示了他们的阶级先进性,并将在斗争实践中日益壮大。”这一论述
A.掲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肯定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
C.折射出英国工业革命成就D.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
2021-11-11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夯基训练(三十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

——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4 . 马克思和恩格斯吃惊地发现,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区里,每到星期天就有3000多个工人集体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这是很震撼的场景。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出
A.工人意识到自身困境的根源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C.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理论指导D.工人阶级渴望建立自己的政党
2021-09-23更新 | 552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宣言》的)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反映了
A.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社会主义革命在法国取得了胜利
C.巴黎公社实践了马克思的革命措施D.《共产党宣言》缺乏永恒的价值
2021-09-17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综合测训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4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德国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虽仅存在了354天就被政府查封,但却出版了301期。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多达几千封。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科学社会主义影响扩大B.封建贵族实力雄厚
C.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涌现D.言论自由得到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里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指的是
A.剩余价值理论B.唯物主义理论
C.阶级斗争学说D.共产主义学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小组在探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搜集到以下有关《共产党宣言》的资料。


   

材料二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1)从材料一中选取对该探究主题最有价值的两则史料,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9 . 二战后,有英国历史学家指出: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几乎毫无例外地无视被剥削阶级在历史进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作用。为此,他呼吁将英国人民真正的历史——人民反抗和人民作为创造者的历史——还给他们。据此判断,这位历史学家的研究
A.可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具有鲜明唯心主义色彩
C.认为英国没有真正的历史D.为英国的冷战政策服务
2021-05-26更新 | 110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检模拟历史试题(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共产党宣言》指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主要反映了
A.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重要使命B.政治统治是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
C.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
2021-05-20更新 | 595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