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组成人员一般由少数民族的公民担任;1996年,在民族地区已建立小学103139所,中学11563所,高等学校105所,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学习。这些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促进了对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保护
B.体现了各民族的政治愿望
C.开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D.利于消除各民族间的差异
2 . 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上,一些起义的国民党将领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这引起部分委员的议论。对此,刘少奇表示:“我们共产党就是凡事对人民有利则干,对人民不利则不干…选不选他做政府委员,这是唯一的标准。”这表明(     
A.国民党统治遭到民众排斥B.新中国民主制度与西方不同
C.政协选举体现人民的利益D.政协是现代中国的制度创新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从清晨开始,首都各界群众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段史实描述的盛况是指(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开国大典
2022-06-30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3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原因
(1)历史因素
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________、文化上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情感上________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③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________________,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
(2)现实因素
①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________形式来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________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022-06-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前案)
5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概况。
(1)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_______________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___________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正式建立。

(2)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_____________组织形式。
(3)作用和地位被削弱:原因是:1957年后,________斗争扩大化,“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
(4)遭到破坏和挫折:“________”十年。
(5)恢复和完善:“________”结束后。
2022-05-3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一)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前案)
6 .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规定∶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居住与迁徙、人身等自由,有爱护和保护公共财产、依法纳税和服兵役等义务。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分析这种政体确立后对德国和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原则?为加强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我国又颁布了什么法律。
2022-05-20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9月27日下午,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同日,大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大会还选举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十三人为副委员长。下列关于这次“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B.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22-04-06更新 | 356次组卷 | 8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6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8 . 下图反映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大会上宣誓就职的历史场景,它是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它的发生已经距今
A.55年B.60年C.65年D.70年
2022-03-16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后案)
9 .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宪法(1954年宪法)是新的社会主义类型,不同于资产阶级类型。我们的宪法,就是比他们革命时期的宪法也进步得多。”1954年宪法的进步性突出体现在
A.公民享有言论集会等充分权利B.人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领导人
C.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D.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成立自治区
2022-03-09更新 | 38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10 .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和现状,而制定的政策和选择的制度。由此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植根于
A.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B.古代中国长期统一的政治传承
C.中华民族文化从未间断的状况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2022-03-06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