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情出发,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一统”理论前提下,在汲取“民族自治”与“地方自治”理论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将“民族自治”与“地方自治”结合起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新理论。由此可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A.为解决国内外民族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
B.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
D.深受近现代西方民族决策体制的影响
2 . 北京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下四幅图片见证了近代北京的历史。观察图片后,完成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依次说出以上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用两句话来概括,你怎样认识这段历史?
(2)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图片,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设计一个解说词:(要求:所写内容包括历史背景、简要过程和主要影响。)
3 . 1954年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正式写入宪法;1984年中央政府通过了专门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到2003年底,中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和实施了133 个自治条例和384个单行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表明
A.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
B.民族区域自治效果显著
C.民族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D.民族区域自治拥有法律依据
4 . 1955年,国务院做出决定,西藏地方政府、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三方面的地方财政开支如有困难,可由各个方面直接向国务院请求给予补助。这一决定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
B.中央政府对西藏事务进行直接管理
C.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
D.中央政府积极支持西藏地区的建设
5 . 末代皇帝溥仪曾经回忆:"(1960年)我把一张选票投进了红色的票箱中,从那一瞬间,我开始觉得我是一个最富有的人。我和我的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自己祖国的主人。”这反映了
A.广大人民参政意识增强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完善D.根本政治制度己确立
2022-02-01更新 | 50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不能由外部力量去发动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斗争和改革。与少数民族建立良好关系,有少数民族干部,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可见,邓小平
A.强调以稳妥的方式处理民族工作B.系统地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理念
C.强调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D.以民族团结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
7 . “它堪称北纬38°线上的一颗美丽明珠。它东西相距约250千米,南北相距约456千米……这里历代长城斜贯而过,草原、湿地、荒漠聚首一地。”这一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B.
C.D.
8 . 从2000年起,我国在14个发达省市的93所学校兴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免除贫困学生学费、住宿、伙食费,各地的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暑假都可以免费坐火车回到乌鲁木齐。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保护少数民族儿童受教育权B.实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C.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D.尊重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
9 .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少数民族的节日,应该受到尊重。民族节日放假办法,按照国务院规定执行”。按照此精神,上海市在1980年发布公告,同意回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开斋节”放假,并保障油、面的供应。这反映了(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习俗B.上海率先推行少数民族节日放假政策
C.各地应该优先保障少数民族过节物资D.上海改革开放推动其民族政策的转变
10 . 1957年,周恩来总理指出:“这样的制度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它“不仅使聚居的民族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而且使杂居的民族也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这一制度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使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C.使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D.保障了广大基层人民的民主权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