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2 道试题
1 .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一、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二、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三、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用史实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走第一种现代化道路?结局如何?
(2)中国走上第二条现代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用史实说明第二条道路是如何确立的?
(3)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16-12-1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摘要: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以下身体、保有财产及营业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书信秘密、居住、迁徙之自由。……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并简要评价《临时约法》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简称1954年宪法)内容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特点。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简称1982年宪法)内容摘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与1954年宪法相比,1982年宪法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由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宪法的制订、修正的认识。

3 . 某同学准备写一篇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小论文,查找到以下四本书,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应该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 .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②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③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④是中国共产党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6 . 近些年来,明星逐渐成为两会召开期间的热点话题。成龙、周星驰、姚明、巩俐等相继当选政协委员,这使得政治协商会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那么,政协委员能够行使的权力有
A.解释宪法、制定法律
B.选举国家主席、决定政府人选
C.修改党章、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D.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民主政权应当在政策上和阶级实质上,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即一切拥护抗日统一战线、不投降、不反共、不倒退的人都应当吸收其代表加入政权……而是以工农小资产阶级为主,同时又不拒绝进步的中产阶级分子及进步士绅参加的政权。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毛泽东(1940年)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十一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第十二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政权建设的原则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包含的基本原则和精神。1954年宪法在新中国政治建设中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8 . 新中国成立后,一位民主人士说:“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意指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这一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9 . 我国人口特别少的 33 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络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 1 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0 . 中国内地公映的影片《建国大业》,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过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影片中的是
A.重庆谈判B.七届二中全会
C.北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