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

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

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

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

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

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

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

——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2 . 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的是
A.国家领土变化B.国家性质变化C.思想文化变化D.国际地位变化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08年3月9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77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材料四我们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西方民主主要是选举民主,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说,选举的时候公民是主人,选完了以后公民是奴隶。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并不像选举民主,选的时候很高兴,选完以后就不能更改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