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在《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中,特别邀请了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们中有些是前清翰林学士、老同盟会会员,有些是从反动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前国民党高官、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有些甚至还是昔日战场上的对手。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体现了
A.民族平等精神B.人民至上精神C.依法治国精神D.民主协商精神
2 .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020-11-12更新 | 24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卷
3 .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
2020-10-15更新 | 899次组卷 | 7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2020-05-26更新 | 10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1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某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既是一种非权力性的政治监督,又是一种体制内的党际监督;既能提供单靠共产党自身难以提供的监督,又是人民监督的深度拓展。”这一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政治制度
6 .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 )
A.村民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0-01-17更新 | 287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49年8月,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时,有人评论说“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平等地共商大事,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这表明此次“代表会议”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B.以广大工农阶级力量为主体
C.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
D.完全仿效了苏联苏维埃体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与发展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每一个环节。下图为新中国初期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正面图案。


从上述图片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9 .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井冈山的斗争》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10 . 法学家在评价某部法律文献时指出:“(它)既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内容与精神,又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开启了新中国人民民主宪政的基础。”这部文献
A.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
B.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C.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019-02-26更新 | 1248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