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收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这一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A.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特色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2 . 有学者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其本质是团结和合作,各政党之间既不争权夺利,也不互相倾轧。”材料中“这一制度”指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制定宪法,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包括
①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 . 毛泽东同志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此次站起来了。”这次会议
A.出台了新中国建国纲领B.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图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反映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图2所示的政权结构出现于何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所示政权结构的法律依据及结束时间。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政治演变的主要趋势。
6 . 1949年,周恩来在讨论推选新政协代表时认为:“尽可能多地容纳各方面的团体和代表人物,务使一切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团体和代表人物都能适当安排,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体现了推选应具有(  )
A.严肃性B.灵活性C.广泛性D.平等性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有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 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候补代 表及特邀代表共 662 名,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 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这反映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21-08-02更新 | 693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9 . 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10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五个自治区的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