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

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

材料二   《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

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有哪些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3)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你获得哪些认识?
2 . 某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该材料出自
A.1945年《双十协定》
B.1946年《政协协定》
C.1949年《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8-02-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3 .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析这部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
2018-01-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它既是中国宪政运动历史发展走向的必然结果,又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这里的“它”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
B.1954年宪法
C.社会主义改造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8-01-08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月历史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5 .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强调“君权”,后者源于“民权”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都主张无论官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2017-12-24更新 | 44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西怀仁一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
A.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
C.“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
D.宪法制定的条件尚不够成熟
7 . 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2016-12-23更新 | 704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2016-11-18更新 | 4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0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016-07-26更新 | 427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3-2014年山西曲沃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