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民主,在一般的意义上可以定义为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决定和执行公共事务的制度。新中国的民主内涵首先意味着人民当家做主,进而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等各方面事务……在《共同纲领》奠定的制度基础上,五四宪法总结新中国成立5年来的实践经验,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而国家建构的完成在五四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得到集中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制宪权的首次行使.

材料二   在宪法(五四宪法)起草初期,一些重大的制度设计都是在参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实际做出的慎重选择。在宪法草案起草委员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委员们对于宪法草案中的某些措辞进行了深入讨论。1954年制宪时,无论是在草案讨论阶段还是全票表决通过时,都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和拥护。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无异是耸立在中国历史上的区分两种截然不同宪法的分水岭。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一部承前启后、具有基石意义的宪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论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民主内涵”及新中国“国家建构”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54年宪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2020-11-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加强国家政治建设、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成为迫切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的…在一切工作就绪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四条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197710月,中央决定修改1975年宪法,许崇德大胆建言恢复国家主席职位,但很快到了批判,“毛主席说过不设国家主席,所以不能设”。虽然许崇德据理力争,但1978年宪法并没有恢复国家主席设置。1980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做出修改宪法的决定,成立了宪法修改委员会,许崇德被派至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主要负责“国家机构”部分的起草。许崇德回忆:“最后,彭真说,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很不完善,宪法修改要以五四宪法作为基础。这就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两个凡是'对宪法起草的影响。

——摘编自《许崇德:见证中国宪法60年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及体现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修宪争论的焦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中国在法治建设上的重要探索。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祎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1)“凤阁鸾台”指的是哪两个机构。

材料二   (18 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 1830 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批评道“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2)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   

材料三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

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
出了什么政治体制?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试以20世纪50年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2)据材料一、二、三,请回答: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哪些进步?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4)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0-09-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逐渐被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材料三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逐渐被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构建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大事。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
2018-12-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2月1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概括材料一中新中国初期提高妇女地位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现“民治”的表现。
(3)综合两则材料,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表序》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五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古希腊雅典】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1)说出材料一所涉及的重要机构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三说出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制度。
(3)根据前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
(4)古希腊的民主与我国今天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不同?
2013-05-09更新 | 4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