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下列史实佐证了这一说法的是(       
①《文官考试法草案》的颁布                                 ②“三三制”原则在抗日根据地的实行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如表所示是1954年宪法草案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
时间过程
1954年3月提交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8000多人讨论,收到590多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954年6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收到超过110万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通过宪法草案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是政治协商会议的结果
C.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3 . 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即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相结合;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B.表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C.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借鉴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4 . 1954年,在新中国1.5亿人参加的一场讨论中,人民群众一共提出了118万条修改、补充意见,这些意见被分成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部分。这场大讨论的对象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二上·北京西城·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列各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②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④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2021-12-25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D.“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7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B.保障了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C.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D.确立了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及监督的基层民主制度
2019-08-1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重点中学2019年3月高二年级文科月考历史试卷
8 .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B.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显著
C.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016-11-18更新 | 4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