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1 . 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2 . 毛泽东谈到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时说:“最先是中共中央起草,然后是北京五百多高级干部讨论,全国八千多人讨论,然后是三个月的全国人民讨论,这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千多人又讨论。”他意在强调宪法的制定体现了
A.社会主义原则B.内容的广泛性C.人民民主原则D.适合中国国情
3 .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体现依法治国理念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2021-11-26更新 | 337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文综历史试题
4 . 1950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其立法原则是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实行婚姻自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这部法律的制定
A.彻底颠覆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B.开启了新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
C.加快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的实现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
5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2021-11-18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1954年9月20日,有人激动地写道:“我们将不再称它作宪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交付表决了。我们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吧!……主席宣布:投票的一千一百九十七个人,同意的一千一百九十七张票。欢呼声像怒潮”。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
A.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B.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7 . 如表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进程。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
时间发展进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国家制度
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依据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A.政治协商会议的覆盖面广B.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开创民族区域自治新模式D.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8 . 在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历程之中,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功不可没,它们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下列关于三者的论述中有误的是
A.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1982年宪法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D.三部宪法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行
9 . 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
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2021-09-04更新 | 183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想要了解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们要找的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1-08-3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