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3 道试题
2 . 1953年3月1日,《选举法》正式颁布施行。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如图是当时的选民证,该历史文物见证了
A.社会主义法制化的起步B.人民民主专政的实现
C.人民当家做主纪元开启D.统一战线工作的落实
2020-10-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是
A.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2020-10-01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4 . 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新型的国家架构
B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C“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彻底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D1982年宪法的颁布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A
B.B
C.C
D.D
5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0-09-24更新 | 167次组卷 | 7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
A.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B.体现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7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
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
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开展
D.无产阶级占全国人口比例低
2020-09-11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押题专练】
9 .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经济建设已大规模展开B.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10 . “1953年,三大改造运动全面开始,中国在经济层面上跳步进入社会主义。相应地,在政治法律层面上,中国共产党则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人治历史画上了句号。”下列历史活动起到材料中“画上了句号”作用的是
A.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C.国民党的统治被推翻
D.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