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宪政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宪法或临时宪法制定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
3 . 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组织全国各大城市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该宪法出台的过程说明了
A.宪法修订程序是极其复杂的B.宪法制定的严肃性和群众性
C.宪法的出台经过了充分讨论D.宪法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
4 .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大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2019-12-14更新 | 228次组卷 | 39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9-12-13更新 | 283次组卷 | 55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五四宪法”的制定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宪法草案(初稿)的提出与讨论,先后举行了七次正式会议进行讨论;第二阶段是宪法草案的公布与全民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全国人民关于宪法草案的意见有52万多条。这说明,“五四宪法”的制定
A.具有开放性与民主性
B.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
C.表现出程序繁琐复杂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19-20高二上·浙江·阶段练习
7 . 1954年,是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关键一年,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以下关于1954年政治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③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2019-10-19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全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 . 某法律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规定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反映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该法律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0 . 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
A.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C.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D.主要受社会主义宪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