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2020-11-08更新 | 1040次组卷 | 26卷引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海南白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78年邓小平发表讲话时提出:“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这一讲话
A.结束了“文革”的混乱局面B.揭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推进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2020·北京·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
通过年份文件名称
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5《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200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
2020-10-06更新 | 3368次组卷 | 62卷引用:海南省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海南陵水分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78   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2020-08-05更新 | 511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自古至今,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是中国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德》《贞观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共12篇,502条,于永徽四年颁行,原称《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在结构上采用律疏结合的形式,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在内容上,《唐律疏议》“礼法结合”,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同时,它科条简要,刑罚适中,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制度也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材料三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任何重大的改革都必须于法有据。只有用法治思维来推动改革,用法律制度来保障改革,用法律权威来推动改革,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就在于改革与我国法治建设相向而行,互相彰显。改革为法治提出新要求和新目标,而法律则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因此可以说,只有严格遵守法律,用法律保卫改革,才能使改革不受任何干扰或变形,保证改革的成功,按照原定既有路线前进,最终奏响改革与法治和谐共鸣的新乐章。

——郭富民陈玲《用法律保卫改革开放》中国法院2020年3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背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法律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6 . 1978年5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学习新宪法,宣传新宪法,遵守新宪法》。全国上下,围绕学习宣传新宪法,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展了广泛的学习和讨论。这一现象表明中国
A.法制建设开始融入世界B.文革“左”倾错误清除
C.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D.思想领域得到逐步解放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2010年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表

城市

广州

武汉

南京

上海

北京

票数

5603

7779

837

114

428

所占比例%

37.49

53.00

5.00

0.80

2.90

材料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遗训

材料三: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俞可平《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广州、武汉、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城市,并说明你选的理由。
(2)材料二中“革命尚未成功”的含义是什么?“同志”们遵照孙中山遗训“努力”的表现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为保障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搭建了哪些“基本的制度框架”?并列举两个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1982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D.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全形成
2019-07-03更新 | 584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二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1)据材料一,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