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54年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     
A.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C.确立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制度与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较,突出特点是(       
A.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颁布和实施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制定的若干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     
时间法律文件
198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198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药行条例》
1993年12月《公司法》《会计法》
1998年12月《证券法》
2005年10月修改《公司法》《证券法》
A.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表明我国立法程序日益规范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2023-03-04更新 | 510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届高三二模(3月质检)历史试题
4 . 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正式提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概念。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总要求。这些做法(     
A.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意在缓和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C.基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最长寿的成文宪法,至今依然是美国的根本法,它的成功与制宪时的激烈辩论以及制宪会议的费时和艰难性有密切关系。在奴隶制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这是在当时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其他一些棘手问题上制宪者们也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一些让步或妥协。此外在一些暂时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上,制宪者们还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对传统欧洲混合政府分权理论的一种极有创意性的改进。美国宪法虽然继承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政治理论,但这部宪法是欧洲政治理论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摘编自杨薇《1787年美国宪法的形成及启示》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我国宪法史和宪政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展示着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宪政体制的美好期望。然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民初有宪法而无宪政,有法制而无法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受挫究根溯源是由于它的制定和实施指导理念在学理上出现了偏差和失误,概而言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犯了因人立法思维和法律工具主义思维的错误。妥善处理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宪政关注的重难点,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民国初年动荡的时局中很难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摘编自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经过艰苦卓绝的28年的革命战争后,终于推翻了国民政府,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此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探索这条道路,尽管其间历经曲折,但也取得了丰富经验和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不仅着力解决好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而且考虑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刘旺洪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民主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近代和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提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起到“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同时,“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这些规定(       
A.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B.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D.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7 .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典总共分为三大部分,2281条法律条文

6条:个人不得以特别定造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

8条:新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537条: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544条: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1134条:依法成立的装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1598条:交易范围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出让者外,均可出售。

—一《法国民法典》

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同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谢冬慈《中华民国民法典》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维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3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
(3)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23-02-2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立法机关严格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广泛听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见,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这些做法,意在(       
A.彰显民法典百科全书式的特点B.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C.凝聚社会共识和吸纳各方智慧D.全方位回应各族人民民生关切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大一统”的农业社会,乡村是国家的细胞,是王权是否巩固的基础。同时,乡村又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为了维系王权,封建国家采取“官民共治”的形式,将国家权力渗透到乡村,推行“乡里制度”。乡里制度从秦王朝创立到清末衰竭,经历数千年的变迁,其形式和称谓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却一直延续。“乡里制度”借助宗族制度强化对乡村的管理,用行政手段编制乡村社会,是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乡村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骆正林《中国古代乡村政治文化的特点——家族势力与国家势力的博弈与合流》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将山东邹平作为实验乡开展乡村建设运动,邹平县的行政区划经过撤并,整改为14乡。全县整个行政系统实行教育机关化,以教育力量代替行政力量。县下设乡学,取消乡(镇)公所,几个村或10个村有一乡学,乡学就是政教合一的机构,下设村学,营造了一种社会教育的风貌。在文化教育上,提倡农民“求进步”“向上学好”。梁漱溟看到在中国农村长期存在着一些陈规陋习,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他主张在陈规陋习上下功夫,通过组织乡学村学教育,纠正这些陋习。……此外,他还积极组织推广农业改良技术,组织成立了棉花运销、机织、林业、蚕业等生产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并成立了农村金融流通处、农村信用合作社、邹平卫生院等。经过努力,当地农村的社会秩序、经济、教育、风俗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

——摘编自赵秋丽《邹平乡间觅书香》

材料三   1958年,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政治文化的特点及中国古代推行“乡里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漱溟其乡村实验建设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乡村实验活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3-02-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古今中外基层治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形成了“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的乡村治理格局。乡钟主要来自于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乡绅不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商,要求以减代赈、减免赋税等,同时兴办赈局、义庄,救济乡里。他们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积极创办义学、私人书院、方志局、文学社团等乡村文化教育机构。

——摘编自徐祖澜《乡紳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

材料二       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

——摘编自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走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地方自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