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
A.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B.“依法治国”方略已实现
C.法律体系已经完善健全D.法律内容存在不平衡性
2 . “民主是一个陀螺:它只有像陀螺那样运转起来才有意义。……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运转起来,以便使那些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的实现。”推动我国“陀螺”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是
A.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下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

——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

材料二   2018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保障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体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摘编自陈光中、兰哲《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加强监察立法的意义。
4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制定并颁布了一批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法律、法令。国务院及所属部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开启了政治民主进程D.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内容很多。在对罗马法的学习、借鉴和取舍中,法国民法典接受了很多罗马法的法律概念,有了自己的高度,同时又进行了丰富与发展。比如在加工物的归属上,法国民法典就没有机械的照抄罗马法的规定,而是创造出有特色的处理方式,更重视加工人的劳动,也兼顾到原材料所有人的利益,比罗马法要进步。在使用权上,罗马法将奴隶与兽一起作为役使的客体,奴隶只是物而不是人,法国民法典没有将罗马法中的对奴隶的使用权继承下来,而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指导下将罗马法这种落后的规定弃之不用,彰显了人权精神。

——摘自包娟《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本历程

时 间内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
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发展完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民法典编撰进程的不利和有利因素。
(3)谈谈你从中、法民法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为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数量统计表。由此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     
A.基层民主权利扩大B.人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C.法制建设成就巨大D.“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2023-01-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  
时间 表现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 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年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
20世纪90
年代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
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D.国家关注公民基本权利
2020-06-19更新 | 258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49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摘编自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希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10 . 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就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材料二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7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材料三   王进喜(1923—1970),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铁人”。1950年,他考入甘肃某钻井队,1956年担任钻井队队长,率全队创造了全国钻井最高纪录。 1959年国庆,他作为观礼代表赴首都,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从此树立了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1960年,他率1205钻井队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面对艰苦的条件,他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他率队用肩扛手提的方法,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高纪录。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伤腿却血肉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东北石油会战取得的成绩和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1964年,《人民日报》以头条刊出毛主席“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工业学大庆”活动对于振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巨大作用。1970年,王进喜因胃癌医治无效病逝。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进喜被评选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

——据孙宝范《铁人传》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你对“法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进喜“铁人”精神的内涵。
2021-04-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