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法两家主张的差异

项目学派强调内容实施方式特点目的
儒家礼义伦理道德教化以理服人王道
法家法治制度法律刑罚以力服人霸道

——马小红《古法新论》

材料二   法律是西方文明的骄傲,而法家思想在中国2000多年来却一直名声不佳。这是因为法家的法律观念远未达到古罗马时代的成熟程度。西方法律一向被认为是上帝或自然秩序的人间体现,而法家的法律不过是统治者的命令。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保障人民权利的“民法”一说,法律仅指行政法规和刑罚,而老百姓对此则唯恐避之不及。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韩非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费正清对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法”的认识。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什么举措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根本法确定下来?
2 . 1980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一讲话
A.体现了我党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标志着中国进入“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D.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构想
3 . 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体现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历史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1)写出材料一加点文句分别代表哪三个中国政府?并列举第二个政府统治时期与民主政治进程有关的两件大事。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表格的有关内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向“法治国家”演进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与探索。
2021-08-3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东北(ZDB)联盟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②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④通过了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A.②③④①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5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部分条文及修正案,它反映了:下表
时间条文及修正
1982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88年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1993年把“计划经济”“国营企业”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
1999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②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④宪法为改革提供了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 某回忆录写道:“1981年的一个半月里,我曾在《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10篇文章,对宪法修改提出建议,大多数都被采纳了。”“修改”后的宪法
A.是新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宪法B.首次提出人民民主原则
C.标志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D.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7 . “一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也是在新的条件下产生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上述引文出自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8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自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自童光政的《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   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讲到民主和法制的关系时,邓小平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强调:“必须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应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应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改编自全冲及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


(1)材料一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分析“这次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大事,并从政治的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9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0-09-25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则材料选自
A.共同纲领B.1954年政协章程
C.1954年宪法D.1982年宪法
2020-01-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