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材料三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个皇帝开始实施的?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

2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誉为
A.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奠基石B.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C.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D.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2-03-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3 . 对如图漫画所体现的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制度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4 . “我们要全面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要遵循这次大会通过的新宪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好地保障全国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材料中的“这次大会”指的是
A.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5 .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下列有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2005年,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D.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21-02-0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面对党和国家事业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发展变化的情况,我国不断对宪法进行必要的修改。下列新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宪法内容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
④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选,保证逐步消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7 .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地按比例协调发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材料出自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中有诸多涉外立法规定,如:“化外人(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相犯,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没落外藩教化,给复十年;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漏泄于藩国使者,加一等;若化外人私自交易,一尺徒两年半,三匹加一等,十五匹加役流;诸外藩与缘边互市,皆令互官司检校。”

——摘编自王立民《唐律涉外犯罪之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摘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

材料四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先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17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律疏议》反映了唐朝涉外立法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法治建设发展进程。
(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得以颁布的社会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1-11-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①②③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规定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华诞前夕,90多岁高龄的申纪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申纪兰是共和国史上唯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她参加审议的内容应该是
A.“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