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新中国的某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颁布于
A.1954年B.1981年C.1982年D.2018年
2022-02-2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将满40周年,以下条文摘自这部宪法及其修正案的有
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6-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现行宪法自1982年公布实施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五次修改,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下表中对于宪法修正案的摘录,对应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B“铸牢中华民族共体意识”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A.AB.BC.CD.D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二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试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运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

——摘编自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试验”。
(3)“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法制建设成就。
2021-11-23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第六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九十七条   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一百条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1982年宪法在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地位。
6 .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下史实能体现改革开放后“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是
①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0-13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从此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下面发生在同年的大事有
①欧元正式问世
②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③“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
④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法治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敌后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简称八二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通过。八二宪法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刻,以根本法的形式,重述了民主集中制这个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使共和国这艘巨轮,载着人民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梦想,劈波斩浪,把中华民族带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期。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为了巩固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分析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八二宪法的制定背景及其历史地位。
2022-12-0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①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④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12-31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不断完善中。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修订。该修正案可能包括下列哪一内容
A.确立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B.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