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崔晶《基层社会治理秩序的构建——基于明清时期国家法与习惯法互动的视角》

材料二   农村立法梳理(1989—2000年)

时间法律文件规则内容规则意义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对于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性质、范围及运作情况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村集体企业的经济地位与农村主体身份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对于乡镇企业的企业性质、范围及运作情况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乡镇企业的经济
地位与农村主体身份

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标志着基层自治制度的法律化

—摘编自张慧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新时期对基层治理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新时期基层治理不同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地位高,权力大。汉武帝时,鉴于宰相职权过重,就开始重用内朝近臣,到东汉时,在宫中主管收发文书的尚书,开始掌管机要,侵夺外朝相权。曹魏时,尚书台脱离少府,将办事机构迁到宫外,成为独立的中央政务机构。唐高祖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宰相机构,且三省分工明确。宋朝前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均直接对皇帝负责。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置4个宰相官职: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明朝罢中书省,废宰相,设内阁,因明朝宦官专权,内阁权力受到牵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多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四品以上的官员担任,成为辅助皇帝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政党政治蓬勃兴起的景象。但民初的政党,不仅不能改变革命后混乱的社会状况,反而使政局变得更加纷乱。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当时的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清末民初的政党也不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产物。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且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推进资产阶级的政党统治。政党之间,党争多于联合,个人恩怨超越党见,党派倾轧,内阁的频繁更迭,使民众产生了厌烦心理,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绝大部分党员对于政党政治的知识性认识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只知一些名词而不明其真正含义。

——摘编自李爱峰苏全有《发轫、争斗与失败:中国近代政党历程的反思》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模式的建立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建立了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划清党组织与政府的职权范围,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伴随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了一系列权力;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我国在大力拓展基层民主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强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制建设。

——摘编自何苑《试析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经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新政时期,修律大臣沈家本奉命修订晚清的刑法。沈家本聘请了日本法学博士冈田朝太郎帮同编订该刑律,至1907年,《大清新刑律》初稿告成。从形式上看,《大清新刑律》把凡是与刑事无关的条文全部删除,只保留了纯粹的刑事条文;就刑法典自身的体例来看,改变了以前用“六部”统领法条的格局,采用了总则与分则,以及编、章、条的现代立法体例。《大清新刑律》废除了基于威吓、报复主义的肉刑以及落后的封建制五刑,实施了以自由刑为主的新的刑罚体系。其中死刑只有绞一种,徒刑包括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两种,把传统的笞、杖改为了罚金或拘役,并增设了褫夺公权与没收两种从刑。《大清新刑律》颁布后到清廷灭亡不过短短九个月,但由于先进的立法理念对以后的中国刑法发展至为重要。

——摘编自夏邦《晚清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由于刑法制定的时间紧迫,因此,1979年《刑法》在仓促中出台。其中,临时添加进刑法的某些内容,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没有生命力的。1996年,中国开始了刑法修订草案的正式起草。1996年6月,委员会草拟出了刑法修订草案,对1979年《刑法》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并召开座谈会和广泛征求意见。1997年3月,委员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提交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标志着1997年《刑法》正式诞生。

——摘编自陈兴良《回顾与展望:中国刑法立法四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清新刑律》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7年《刑法》修订的历史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4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始终未能完成。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恢复民主法制,但由于当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改革开放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次性制定民法典的条件不成熟,只能“从批发改为零售”,根据轻重缓急,推出民事单行法,成熟一部推出一部。2002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民法典草案,但鉴于民法典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学术观点有分歧,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先制定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在条件成熟后以此为基础再研究制定一部完整的民法典。2020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摘编自徐隽《我们需要一部怎样的民法典》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系统总结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编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民法典制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时代我国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2022-07-23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注重刑法,对于民事行为的处理要么不做任何规定(例如契约行为),要么以刑法加以调整(例如对于财产权、继承、婚姻)。保护个人或团体的利益,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利益——免受其他个人或团体的损害,并不是法律的主要任务。

——摘编自陈新宇、杨同宇《中华帝国的法律:法史学经典著作研读》等

材料二   1908年,清廷修律大臣沈家本等人正式起草民法,制定了《大清民律草案》,并于1911年完成,后因清廷覆灭而未施行。19276月,南京国民政府设立法制局,着手草拟各重要法典。因为民法总则、债权、物权各编暂时可以援用民间习惯及历年判例,而亲属、继承编的判例大多因袭旧有宗法制度,与世界潮流要求相距过大,法制局决定先行起草民法亲属、继承二编,于192810月完成,但因立法院尚未成立,草案被搁置。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下,未能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民法体系。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和《保险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法规,完善了我国民法体系。2020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规定于202111日起实施。《民法典》实施后,《婚姻法》《商标法》等相关法律同时被废止。《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各项民事法律规定进行的全面系统的编订修撰,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中国民法百年变迁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民法典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民法典制定及完善的原因和意义。
2022-03-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五中学等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法律),惧民之有争心也……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左传·昭公六年》

材料二   安陆应城县人张江陵与妻吴氏共骂母黄令死,黄忿恨自经死,已值赦。案律,子贼杀伤殴父母,枭首;骂詈,弃市。妇谋杀夫之父母,亦弃市……詈之致尽,理无可宥,江陵虽遇赦恩,故合枭首。妇本以义,爱非天属,黄之所恨,情不在吴……吴可弃市。

——整理自程树德《九朝律考·晋律考》

材料三   1982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文化大革命”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法律框架。

八二宪法一是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强化了民主与法制建设,首先表现为健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贯穿改革开放精神,四是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与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观点及理由,结合所学指出该言论所针对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判断,张江陵与妻吴氏所判刑罚哪个更重?结合所学,指出其量刑的原则和这一时期法律的重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1982年宪法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进展,分析1982年宪法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把制定宪法的任务提上日程,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同年6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对宪法起草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即不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全面、规范性地确立人民民主的原则,还需制定一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宪法。1954年宪法是保证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因而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正确、恰当地结合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和逐步过渡的灵活性,不仅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而且把实际生活中已经发生的重大社会变革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下来,反映了过渡时期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全国人民通过实践形成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意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1982年宪法在序言中明确宣布:“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实际上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认。1982年宪法在序言中还明确宣示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并在总纲中承认“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起到“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规定“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这些规定事实上贯彻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

——摘编自邓肄《社会主义宪政的启航——重读1982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54年宪法相比,1982年宪法的变化,并指出1982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2022-06-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市、漯河市2021-2022学年高二6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后,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日益成为党的建设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1983年开展全面整党工作时,巡视制度重新被提出并加以重视。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根据需要向各地、各部门派出巡视工作小组……对有关问题进行监督检查,直接向中央和省、区、市党委报告情况”。1996年中央纪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巡视制度的试行办法》,并派出巡视组到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部委进行巡视。以此为起点,每年中央都派出巡视组到各地进行巡视工作。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巡视制度写入党章,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2009年党中央颁布的《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对完善巡视制度、规范巡视工作,推进从严管党治党具有重大意义,《条例》对巡视工作指导思想、机构设置、工作程序、人员管理及纪律和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从而进一步推进巡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摘编自雷青松《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演进与效能转化》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特色党内巡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巡视制度的意义。
9 .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令文书有《秦律十八种》:《田律》《工律》《徭律》《法律问答》《军爵律》等。人民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在秦律中规定下来。其中《秦律·金布律》有载,“有买及卖也,各婴(挂)其贾(价);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缶后(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法律问答》记载:“五人盗,臧(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在秦律中规定了对轻微小罪也处很重的刑罚,这与商鞅、韩非等法家认为只有用重刑才能杜绝犯罪的主张一脉相承。

——《云梦秦简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龚自珍从自救的角度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在魏源的《A》,不单是介绍了世界史地知识,也涉及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评价。1905年,清政府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典为立法模式,大规模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开始法典编纂工作。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B》,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摘编【日本】石田琢智《中日法律的近代转型的比较分析》

材料三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和德治作为两种重要的治理工具,其作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能够共享社会治理的重要成果。

——骆斌《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对商品买卖的法律规定,概括秦朝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2)请完成材料二中A和B处的空缺部分。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转型的积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进步,其中宪法的发展是重要表现。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宪法内容修订为例,说明我国的法治建设的进步历程。②“德治”作为“法治”的补充,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列举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主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1916年是近代经济立法的“黄金时期”,在参照西方法律的同时开始关注本国商民的习惯现实国情,如《公司条例》《商人通例》颁布前政府曾专聘通晓商律之士,调查各埠商业习惯,历时三载才出台草案。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张謇等加入政府,直接参与经济立法。短短几年间经济法规覆盖社会经济的大部分领域,基本建立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法制体系。立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如《农商部奖章规则》《奖励实业办法》鼓励了创办新企业和开发新产品,《农工银行条例》《证券交易所法》规范了金融秩序,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鑫芳《袁世凯时期经济法制建设概述(1912-1916)》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加强经济立法,初期主要集中于涉外企业、税收等领域,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个人所得税法》等;1993年“修宪”后,国家立法机关仅用3年时间,就分别制定了市场规制、财税、金融等领域一批基础性的重要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垄断法》《商业银行法》等。2001年入世以后,为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修改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使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

——摘编自张文《现代化、改革开放与经济法的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经济立法的特点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立法的作用,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