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到了“国家机构”前面:首次把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了宪法:承认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或缺。这些变化(     
A.推动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B.确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适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2 .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引用“良法”的概念,提出了“良法善治”的理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一过程反映了我国(     
A.法治建设理论不断完善B.依法治国方略深入人心
C.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法律制度体系渐趋完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88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 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据此可知,宪法修正案的发展侧面反映了我国(     
A.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C.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4 .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完善经济法治为龙头,拓展到各个社会关系领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并且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这些成就的取得
A.说明党开始认识到法治建设的价值
B.体现了我国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
C.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保障
D.表明了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
2022-05-31更新 | 1184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颁布说明了我国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依法治国方略开始实施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善D.法制体系逐步走向健全
6 .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恢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这些变化
A.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求
B.从法律上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巩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旨在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2022-03-09更新 | 952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法治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材料一19415l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余时期》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简称八二宪法,在1982124日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通过。八二宪法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刻,以根本法的形式,重述了民主集中制这个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使共和国这艘巨轮,载着人民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梦想,劈波斩浪,把中华民族带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期。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成争时期民主政权建设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八二宪法的制定背景。
2022-03-05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是“礼治”的坚实基础;而集权官僚政体的巩固与壮大,则继续呼唤着“法治”。秦律规定:“父盗子不为盗”,“子告父母,告者罪”。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和法家化表现为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唐 律疏议》开宗明义在“名例”篇的序言中宣布:“德礼为政教之 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典凡涉及民事纠纷、经济权益,国家均视为“细故”,尽量用调解而非法律解决。

——摘编自武树臣《法家法律化通论》

材料二   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起草新式法律《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商律草案》 《国籍条例》 等,基本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由他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捂而流于具文。他还亲自编译教材,创设法律学堂,造就司法.人才。晚清政治改良的最终失败,使修律与司法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却推动了近代法律的转型发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法律转型》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 自李正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法律建设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法律建设的意义。
9 . 如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成就表(部分),如表所示三个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时间段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初期《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1997年至今《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障法》……
A.注重经济立法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D.完善法律程序
2022-02-21更新 | 389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97年,自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不再使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出
A.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B.立法领域取得阶段性胜利
C.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已建成D.党的报告法律效力的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