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8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我认为,过分夸大个人作用是不对的。”这反映出,邓小平认识到(     
A.外交机构的局限性B.民主监督的必要性
C.民主法制的不健全D.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2 . 1980年前后,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发召开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了村规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被写进1982年宪法。1998 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代替了10年前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这表明(     
A.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B.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D.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2022·湖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86年-2001年18万人获得律师资格,2002年-2017年95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十八大以来律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2月7日,全国律师总人数达到57.6万。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B.依法治国的国策有效实施
C.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D.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提高
4 . 下列选项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
A15世纪末16世纪初,原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被传播到欧洲,后来又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物种的全球性流动解决了人类饥饿问题
B1868年,日本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根除了阻碍社会发展的封建主义因素
C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重新建立国际货币制度。同年,世界银行成立,向主要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有利于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D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该法典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了明确详实的规定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A.AB.BC.CD.D
2022-04-10更新 | 640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选必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设“奸党”一条:“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80年下半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直接主持下,我国开始对宪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修订。经过两年多的讨论、修改,1982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800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律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是“礼治”的坚实基础;而集权官僚政体的巩固与壮大,则继续呼唤着“法治”。秦律规定:“父盗子不为盗”,“子告父母,告者罪”。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和法家化表现为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唐 律疏议》开宗明义在“名例”篇的序言中宣布:“德礼为政教之 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典凡涉及民事纠纷、经济权益,国家均视为“细故”,尽量用调解而非法律解决。

——摘编自武树臣《法家法律化通论》

材料二   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起草新式法律《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商律草案》 《国籍条例》 等,基本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由他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捂而流于具文。他还亲自编译教材,创设法律学堂,造就司法.人才。晚清政治改良的最终失败,使修律与司法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却推动了近代法律的转型发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法律转型》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 自李正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法律建设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法律建设的意义。
7 . 民法典正式施行是中国人民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部分)

20世纪五
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文革开始后,中国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完全中断。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
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
20世纪九
十年代
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
21世纪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15更新 | 485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是在
A.解放战争期间B.新中国建国初期C.三大改造期间D.改革开放初期
9 . 2019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简称《条例》)发布。条例》规定,有关部门要明确食品安全全程追湖基本要求,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湖体系。据此可知
A.中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尤其突出B.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
C.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得到显著提高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10 . 1982年宪法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在法律上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并宣布了一个法制时代的开始,为新时期法制建设确立了目标。在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宪法从文本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都发生了深刻的却是渐进的嬗变。下列各项中,对这部宪法的评价准确的是
A.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C.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D.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