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1993—1997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29件;通过法律85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3件,共计118件,其中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和法律问题的决定占2/3。由此可知
A.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集中制加强立法
B.依法治国方针得到落实
C.我国顺应改革开放深化的需要加强立法
D.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障
2022-01-27更新 | 40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披露,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这表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初步形成
C.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D.我国法治建设的任务已经完成
3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颁布了1982年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
A.反映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B.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完成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D.根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4 . 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
②我国进入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
③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②③④
5 .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材料表明
A.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初步奠定基础
B.我国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C.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重新树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6 . 2019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简称《条例》)发布。条例》规定,有关部门要明确食品安全全程追湖基本要求,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湖体系。据此可知
A.中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尤其突出B.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
C.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得到显著提高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7 .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它体现了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公民人身权利得到保障
C.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立D.与国际实现接轨的趋势
8 . 1982年宪法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在法律上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并宣布了一个法制时代的开始,为新时期法制建设确立了目标。在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宪法从文本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都发生了深刻的却是渐进的嬗变。下列各项中,对这部宪法的评价准确的是
A.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C.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D.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9 .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需要,我国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进行了五次宪法修订。下列文字应出自哪一宪法修正案?
A.1988年修正案B.1993年修正案
C.2004年修正案D.2018年修正案
10 . 1982年宪法将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并列为三支基本的社会力量;新增“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条文;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申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益等。这些变化表明,1982年宪法
A.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B.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
C.加快了四个沿海经济特区开放的步伐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