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普遍要求,但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价值和民主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12月,法国总统选举中,农民把几百万张选票投向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致使路易・波拿巴当上了总统。不久(路易・波拿巴)又发动了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到第二帝国末期,由于拿破仑三世减轻赋税的诺言不仅没有兑现,而且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交纳“血税”,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他们…… “成为拥护共和主义的了,这一转变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颁布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的组成部分
2020-01-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A.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
C.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2019-06-28更新 | 549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

——摘编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摘自英国法律人士的评论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实行哪一种政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是如何“选任政府”的?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采取了通过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西方宪政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

——摘编自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价值。

材料四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哪些基本制度?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党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竞的话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制宪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