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以明代为例: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皇帝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

——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材料二   在古代中国,宗族组织不仅是封建伦理秩序的维护者,而且是国家政权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的重要辅助力量。近代以来,宗族组织在西法东渐之下逐渐开始瓦解,成建制的国家法律体系触动了宗法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土地改革、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社会再组织过程,宗族权威丧失了合法性,国家权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实现了对乡村社会发展的主导。

——摘编自潘振华、李小波《古代宗族组织在基层乡村治安控制中的作用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基层治理的主导力量并分析其演化原因。
2 . 对于当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西方有评论家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有人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这里的“它”最可能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2022-04-03更新 | 219次组卷 | 36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创新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优质备课学案(选择性必修一)
3 . 自1978年宪法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1993年宪法修正案从经济改革、政治发展等方面做了巨大的调整。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新时期的法制发展历程
A.使依法治国成为宪法原则B.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完成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D.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艰难历程
4 .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实行党政分开的重大改革探索措施,党政关系由合一到分开,国家权力实现了从党到政的转移。这可以说明当时
A.中共加强了党的一元化领导B.变革推动了中国宪政的发展
C.中央集权型政治模式的完善D.国家中心权力逐渐转向党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对社会进行新的、有效的动员和整合,在乡村体现为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动员和整合,抑制不良社会势力对基层群众自治和利益的侵蚀。这说明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培育基层社会组织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整合乡村政治资源
2020-12-20更新 | 739次组卷 | 10卷引用:考点2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6 .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邓小平这一讲话意义在于
A.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D.表明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020-10-14更新 | 697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7 . 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务员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这里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指
A.我国的各级党政机关B.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
C.村(居)委会到中央政府D.乡镇及以上各级行政部门
8 . 1978年邓小平发表讲话时提出:“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这一讲话
A.结束了“文革”的混乱局面B.揭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推进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D.我国法治建设任务完成
10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平反大量冤假错案,调整社会关系。到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有300多万名党内外干部得到平反,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也由此得到解脱。材料表明
A.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得到贯彻
B.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C.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
D.国家长治久安的局面已经形成
2019-10-18更新 | 477次组卷 | 17卷引用:考点19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A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