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二   对于发展中的共产党而言,1927年前后数年是一个充满灾难、痛苦与磨难的时期。在经历了一连串城市暴动或起义的挫折后,他们将视野转向了国民党所忽略的广袤农村。这一改弦易撤的举措,与中共务实领导群体的形成、革命依靠力量的获取以及整个策略的转型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它获得了存在的生机与活力,并且在创造性地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

——《中华民国专题史中共农村道路探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闯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的经过及其基本内涵。

材料三: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让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在远东的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强

——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

材料四:中国是一个博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设想的。

——1970年尼克松对外政策报告


(3)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后,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态度、政策如何,具体表现有哪些?(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回答)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4)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同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

2 . 世纪之交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以及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其原因有:
①与党的工作重心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实现改革开放有关
②与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有关
③与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有关
④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9-09-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针对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因为该事件
A.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
B.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对抗
C.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D.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2019-09-16更新 | 309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对中俄或中苏的关系的演变表述正确的有
A.俄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时期……与帝国主义勾结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及惩办义和团……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帮助中共建党……帮助国共两党合作……帮助国共创办黄埔军校……中苏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及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一边倒”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政策……帮助中国实现初步工业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中国制定对外的“一条线”政策原因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苏恢复正常化……二十一世纪初期中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B.俄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时期……与帝国主义勾结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及惩办义和团……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帮助中共建党……帮助国共创办黄埔军校……帮助国共两党合作……中苏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及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一边倒”粉碎美国为首的对中国的孤立政策……帮助中国实现初步工业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中国制定对外的“一条线”政策原因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苏恢复正常化……二十一世纪初期中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C.俄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时期……与帝国主义勾结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及惩办义和团……帮助中共建党……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帮助国共两党合作…帮助国共创办黄埔军校……中苏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及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一边倒粉碎美国为首的对中国的孤立政策……帮助中国实现初步工业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中国制定对外的“一条线”政策原因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苏恢复正常化……二十一世纪初期中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D.俄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时期……与帝国主义勾结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及惩办义和团…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帮助中共建党…帮助国共两党合作……帮助国共创办黄埔军校……中苏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及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帮助中国实现初步工业化……中国一边倒粉碎美国为首的对中国的孤立政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了中国制定“对外”的“一条线”政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俄恢复正常化……二十一世纪初期中苏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2019-09-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对下列事件表述正确的有
①上海浦东开放成为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重点和标志
②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背景,一是国内改革遇到重大阻力、二是国际上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尤其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需要
④“九二共识”与1972年中美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阐述的原则基本一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09-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标志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是
A.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B.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019-09-1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从近代至今中美关系的演化正确的顺序是
A.敌对---共同抗击法西斯---美蒋勾结---威胁新中国---联合抗苏---战略合作
B.敌对---共同抗击法西斯---美蒋勾结---联合抗苏---威胁新中国---战略合作
C.战略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敌对---美蒋勾结---联合抗苏---威胁新中国
D.共同抗击法西斯---敌对---美蒋勾结---联合抗苏---威胁新中国---战略合作
2019-09-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丰台普通中学高三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8 .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而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2019-09-07更新 | 199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考卷
9 . 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时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王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在谒见皇帝的礼仪上被中方要求其像藩属国一样三跪九叩,马戛尔尼表示可以像觐见自己国王那样行礼,这个答复使乾隆断然拒绝接见该使团。后来,马戛尔尼向乾隆施行的礼仪应该就是长跪请安的旗礼形式。

同治十二年,总理衙门与各国公使商定的《觐见礼单》中表明公使的觐见礼仪为五鞠躬。但是此次觐见的礼仪规定被强调是一次清帝因各国需呈递国书而准许的特殊优待礼节,仅是一次特例而已,各国使臣以后不得援引为惯例,再行渎请

1891年,光绪皇帝接见六国公使。据晚清重臣荣庆记载,总理衙门带使臣一员及翻译一员入,两大臣带引于前,自东门入,去帽一鞠躬,十二步二鞠躬,至主位三鞠躬,呈国书。此次的觐见没有再像同治十二年一样进行几个月之久的礼仪交涉,而是作为无需商议的惯例来照行了。

——摘编自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时期外国使节觐见礼仪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期

封面

1950年12月11日

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5月10日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1972年3月6日

封面用汉字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加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

1979年1月1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形象

1986年1月6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96年1月29日

封面人物巩俐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

2002年11月18日

封面刊登了姚明身穿NBA休斯敦火箭队战袍的照片,被称为巨人先生

2003年以来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角度 ”对材料进行解读。提示: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3)结合上面材料和图片,试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19-08-2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以下表述史实有误是

A.1954年,周恩来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
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D.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
2019-08-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