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某生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英关系趋势B.中美关系趋势
C.中苏关系趋势D.中日关系趋势
2020-09-01更新 | 215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 “于是十三领地,分为各州。咸以自由民权为宗旨。定宪法。置大统领一人。总理庶务。一千七百八十九年三月四日。首选华盛顿为初次之大统领。成北阿美利加合众国。合众国之独立。实出于国民之爱权利。爱自由。不稍受暴政之压制。奋力以获得胜利。其事业光昌。赫耀伟大。国民之举动也。且当时建比伟业者。皆由智者义勇之士。

——《万国历史》光绪28年(1902年)上海作新译书局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美国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利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美国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地主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1958年

材料四、“联邦制……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三权分立……防止独裁的出现。”“1787年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仍然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一》(高级中学课本)2007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结合国际、国内背景的变化,分析产生这种不同态度的原因有哪些?
2020-07-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是宣传美国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载体。《时代》也比较注意对中国的介绍,很多中国人上了《时代》期刊封面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1)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选择了毛泽东,如何理解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材料二: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2)结合1971年的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79年1月1日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996年10月14日的《时代周刊》,王菲登上封面,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

2002年李连杰随电影《英雄》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2002年4月《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主题为“开始认识胡”

2010年10月18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温家宝,文章关注人民币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时代周刊》报道中国的轨迹有怎样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0-03-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外交史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关系到国际经济协调、世界和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交政策和行为。经济发展了才使国家的政治安全得以维护,而一国的经济外交,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周永生《经济外交》
(1)依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外交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实上性很强,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提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郡厚媛《国际商报》
(3)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