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70年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首脑们联合声明集体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即使意识到“无法阻挡中国返联”,美国还在为保住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席位进行“最后一搏”,它的要点,用美国常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的话解释说:“我们不讨论谁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我们所做是以联合国这个政治为主的组织对此现实——中华民国一直以来是联合国的忠实会员,另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则统治着更多的人口一做政治上的决定....天时、地利、人和,新中国就这样被“抬进了”联合国。

————摘编自邓亚君《新中国重返联合国40年》

材料二1996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第二年(1997年),五国领导人又签署了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20007,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以观察员的身份首次出席了杜尚别元首会晤,会晤内容也由边界问题逐步扩大到政治、安全、外交、经贸等各个领域。20016,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摘编自宫力、王红续《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最后-搏”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当时中国“人和”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合作组织形成过程中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2021-01-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主流观点认为美国不应该急于承认中国的新政权,并且居高临下地认为弱势的中国定会有求于它,承认美国在华的既得利益。因此,对中共政权采取“观望的态度”。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为了表明立场,采取了一系列亲苏反美的行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特别强调“一边倒”立场。1950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它彻底改变了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看法,把中国和苏联联在一起,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摘编自李怀录《建国初期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原因再审视》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9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2021-04-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持久和平。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探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于中国的探索尝试,苏联是不高兴的,它把中国的这次尝试看作是对苏联以及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领导地位的挑战。赫鲁晓夫利用中国希望合作的良机,连续提出了两项损害中国主权的建议,妄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一是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二是建立联合潜艇舰队。

——摘编自时映梅《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简析》

材料三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重申美国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美国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上海)——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的外交政策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及仍存在的分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意义。
4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19-01-2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

——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材料二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的对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导致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访华带来怎样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无视国际社会谴责,退出由美国倡导建立的国联,突破了华盛顿体系,最终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在反复权衡利弊后,决定不对华宣战的主要原因,就是顾忌美国援引“中立法”,禁止向其输出废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

20世纪50年代,中国未参加旧金山对日和会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从中作梗,反对英国邀请中国政府参会的主张。20世纪6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一大障碍,是美日同盟。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不仅和中美关系改善有关,更与尼克松总统未按照和佐藤荣作首相的约定将中美接触的情况事先告知日本,玩“越顶外交”有关。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因是否写入针对苏联的“反霸权条款”而陷入僵局,是美国总统卡特派遣布热津斯基斡旋,最终打消了日本的顾虑。

——摘编自《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中日关系的不同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态度变化的原因。
2019-01-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7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美发表建交公报4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备忘录,宣布将对中国1300多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500亿美元。……9月24日美又拟对华2000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美国对华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四条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

第五条俄国在中国通商海口设立领事官。为查各海口驻扎商船、居住规矩,再派兵船在彼停泊,以资护持。

第七条通商处所,俄国与中国所属之人若有事故,中国官员须与俄国领事官员,或与代办俄国事务之人会同办理。

第十二条日后,大清国若有重待外国通商等事,凡有利益之处,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

——摘编自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

材料二   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固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

材料三   第一条宗旨和任务:本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1)材料一中,中俄《天津条约》侵犯了我国哪些主权?俄国通过其中的第十二条获得了什么特权?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发点。
(3)材料三中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中俄(苏)关系的根本因素。

9 .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曲折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视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二实际上,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当这些年中国的内战与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同时发展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全球背景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初)国民党领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不管他们对美国来说是多么讨厌,美国除了支持他们之外别无选择。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894页

材料三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至少在60亿美元以上,约占各国在华资本总额的80010,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民版)必修2

材料四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材料五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

——材料四、五均摘编自百度文库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析指出材料一中美国人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看法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美国“除了支持他们之外别无选择”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支持”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尼克松改变了世界”和“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两句话的含义的?

(4)根据材料五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外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外交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