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新中国的重大对外战略决策与冷战进程存在同步,日益灵活务实,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共中央选择“一边倒”,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是中共领导人当时在两极对抗的国际格局中做出的反应,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伊始,便加入苏联阵营并与苏联结成军事同盟,并因此而进入冷战的两极体系和对抗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                                                          

——牛军《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

材料二   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形成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新的调整,提出了“一条线”的思想,其主旨是团结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至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得到改善。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改变过去与美国建立针对苏联的“战略关系”,适当拉开距离,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中国实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经受住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取得了内外工作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恩远等著《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立“一边倒”战略时的国际格局。结合建国初期的历史,简述中国“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的事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的变化及重大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内涵,归纳这一政策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说明制约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因素。
2 .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虽有波折,但前行的趋势始终未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官方层面陷于隔绝状态,官方政权并无交往。对此,周恩来指出将重点放在争取日本广大国民,抓住广大民众的切身实际需求和真实的心声,扩大两国间的民间外交,推动民间在经贸领域的互动;同时设想将民间贸易与官方挂钩,提出了由双方有名望并对政府决策有影响的人来担保,即备忘录贸易形式。

——摘编自黄丽星《论中国对日本的民间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国内各界人士及友好团体纷纷访华,以避免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再次落后于美国。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更三和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自民党议员古井喜实等人,不停穿梭于北京和东京之间,为两国政府穿针引线、铺路架桥。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人士历经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两国邦交实现正常化。

——摘编自郭绍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两国民间外交研究》

材料三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安全上的问题就不断出现,除去诸如“历史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等涉及历史认识的问题之外,还先后由于“台海危机”“钓鱼岛争端”等问题导致中日政治和安全不信任乃至对抗。但与此同时,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中日经济关系仍然呈现持续增长状态。

——摘编自梁云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日外交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日官方层面陷于隔绝状态”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促成中日外交实现正常化的因素。结合所学如识,指出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态势,并据此说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需坚持的基本原则。
2020-07-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进步的外交理念是支撑外交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 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原则”。与“一边倒”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特点?它的实行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相关史实,并说明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
2020-07-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进步的外交理念是支撑外交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 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1969年,当毛泽东的外交政策即将发生重大转折时,四位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奉命总结各项策略选择。他们在向毛泽东陈述为何需要与中国当时的死敌——美国打开关系时,就引用了《三国演义》的内容。……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中,毛泽东和他的左膀右臂们使用“防止战略包围"这个围棋的概念来看待中国所面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原则”。与建国初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发展?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70年代初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史实,分析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的重大对外战略决策与冷战进程存在同步,日益灵活务实,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共中央选择“一边倒”,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是中共领导人当时在两极对抗的国际格局中做出的反应,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伊始,便加入苏联阵营并与苏联结成军事同盟,并因此而进入冷战的两极体系和对抗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

——牛军《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

材料二   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形成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新的调整,提出了“一条线”的思想,其主旨是团结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至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得到改善。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改变过去与美国建立针对苏联的“战略关系”,适当拉开距离,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中国实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经受住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取得了内外工作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恩远等著《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立“一边倒”战略时的国际格局。结合建国初期的历史,简述中国“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的事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的变化及重大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内涵,归纳这一政策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6 . 周边外交是现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新中国外交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周边外交战略制定加快。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外国记者时表示,在成功度过了朝鲜战争的考验之后,中国要融入到世界外交的体系当中去。

材料二   1992年之后,周边外交战略和之前相比,有了重大发展。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从双边关系扩大到周边地区国家整体发展。中国周边国家战略在国际制度合作上有重大创新。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历历《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阶段演变》

材料三   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2013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分析1953年我国外交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原因,并指出50年代为了融入世界外交体系做出哪些努力?
(2)据材料二,概括1992年之后我国周边外交战略有了哪些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新时代周边外交有哪些战略目标。
2019-12-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栟茶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并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1977年7月,中共中央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职务,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改革开放,必须大胆地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对外开放和引进的重点是美国,这样,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仅是冷战格局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成为保证改革开放路线的关键因素。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材料三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简析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采取的其他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
2019-11-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一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三“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更确切地说,开放是改革的必要条件”。资中筠认为,如果没有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是无法实行改革的。人们总是说“改革开放”,但不如说“开放改革”。而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美国的开放。在中国开放改革的进程中,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关键作用。    

——童桐《写在中美建交及邓小平访美30周年之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什么“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后,引发了中国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言所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这次会议取得了什么积极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关系改善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事件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外交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猜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补充发言》

材料三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
(2)材料二是周恩来在哪个会议上的发言?在这次会议之前,中国还参加了哪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同”和“异”的含义?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家外交活动的主要因素。
2019-03-23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测试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17-18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10 .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

材料二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美关系呈现出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表明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2018-02-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