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在不断转型,进一步从“被动应对”向“争取主动”转变,中国对国际体系的参与由融入向塑造转变,即角色从“接受者”“应对者”向“建设者”“塑造者”转变。这一转型(     
A.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B.缓和了地区间紧张局势
C.开启了中国融入全球的进程D.解决了经济的逆全球化
2 .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一   19502月以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趋于强硬和公开敌对。2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此之前,中国政府接管了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房产。美国国内以歇斯底里反共为特征的麦卡锡主义开始肆虐。后来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但在敌视新中国方面比杜鲁门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一段时间内采取“放蒋出笼”的政策,鼓励、纵容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进行军事骚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中,中美双方虽在言辞上一再严厉警告对方并表达了绝不在原则问题上与对方妥协的决心,但双方开始显示出了不使事态发展演变为战争的某种意愿。在1958年台海危机期间,毛泽东一再下令,要求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只打蒋军,不打美军”。当时美国正专注于欧洲事务。因而美国方面对危机的反应令人寻味,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第七舰队为向金门岛运送物质的国民党舰只护航,但同时他又命令美军护航船只不得进入沿海3海里以内,以免擦枪走火。

——摘编自刘凤瑞《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   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出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继之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佳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中美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呈现此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3 . 2014年7月,关于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由材料可知,此外交思想
A.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C.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D.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4 .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导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建设
A.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B.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和突破口
C.体现了开展区域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机场对周恩来总理说:“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携手建立多极化格局B.中美两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之间消除了一切分歧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020-05-13更新 | 487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B.加快发展内地经济
C.备战应对国际局势
D.创新科技调整经济
2019-06-01更新 | 1964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协作考试历史试题
7 . 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为此,尼克松
A.推动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B.进行访华并确定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C.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分裂中国
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8 . 据熊向晖(周恩来的助理)回忆,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前,毛泽东曾专门指示,“不同美方谈贸易问题”。尽管“美方多次要求开展中美贸易,我方均表示不感兴趣”。这是因为
A.中国担心此举会引发苏联的不满
B.中国仍推行相对封闭的经济战略
C.经济体制不同阻碍中美贸易发展
D.美国试图采用经济手段控制中国
9 .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总理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并与中国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下列与这两次访问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B.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C.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立场
D.美国从主张“两个中国”到承认“一个中国”
10 . 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016-11-27更新 | 2903次组卷 | 5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