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摘编自 王庚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大国崛起》 等

材料二   中国人喜欢美国制造的飞机、计算机、电子产品、电讯设备和石油钻探工具,这些产品以质量优异和经久耐用而享誉全球。美国进口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服装、石油产品、各类手工工具、家用器具、药剂、家具、古董和艺术品。……在1972年到1983年之间,中国对美贸易始终保持着逆差,累计赤字77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采取的保护主义和限制美国高科技出口的做法让中国人不高兴。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受美国进出口银行一些规定的限制,如不得获得超出五千万美元的借贷。而且,中国还不享受一般特惠国的免税待遇。此外,美国关于商品“产地国”的原则,使中国感到受到歧视,美国对在华投资的拘谨态度也令中国方面失望。

一摘编 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一一摘编自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材料-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   “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8~ 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2年至1983年间中美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2020-07-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但这一时期……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在北美殖民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们把中国的美好形象传达给美国人。……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古老、文明、智慧、富庶的中国仅仅给美国人一个直观形象的话,伏尔泰、莱布尼茨和魁奈这些美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则从理论上建立了中国在美国人思想中的崇高地位。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中国崇拜偶像,盛行迷信,笃信吉日以及一夫多妻……他们发现眼前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        战争爆发不久,《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
材料三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材料四        美国公众对中国、日本、俄罗斯的感情“温度”
年份
中国
日本
俄罗斯
1990年
45
52
59
1994年
46
53
54
1998年
47
55
49
2002年
48
60
55


——余建军《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与美国对华政策(1990~2002)》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感情“温度”的特点。
2016-11-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双流县棠湖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