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错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友好关系
B.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C.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D.世纪之交中国巩固与发展大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1644年,各交战方在威斯特伐利亚举行和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削弱了当时几乎成为欧洲主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进了多元政治体系的形成。德意志众多个诸侯邦都成为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荷兰、瑞士不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结束了全欧规模的三十年战争,在欧洲确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但并没有因之而造成欧洲真正和平、稳定的局面。各国为了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地位,仍在不断地进行领土扩张和人口兼并。列强的争斗也不仅在欧洲展开,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摘编自李爱华《马克思、恩格斯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评析》

材料二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影响。
(2)从材料二A、B两个时期中任选其一,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国际背景。
3 . 如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1960年1—3月1975年1—3月1985年1—3月
积极报道0%2%14%
消极报道95%87%24%
中性报道5%11%62%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2022-06-27更新 | 17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所示是I960年第一季度和1985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对美国的不同态度的报道情况统计。这一变化表明(       
A.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冷战影响B.中国对美国形象的塑造趋于理性
C.中美间的经贸交流渐趋频繁D.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提升
2022-04-02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同时中国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支出数据不断上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
B.“文革”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果
D.中美苏关系的影响
2018-01-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6 . 如表是中国(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查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据如表推知,1960年到1985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说明
A.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B.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C.中苏关系恶化影响报道D.中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
7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2019-01-30更新 | 3426次组卷 | 76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据学者统计,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日报》中使用“和平”一词的频率最高,尤其是1950年和l956年是使用频率的两个最高点。材料现象表明
A.国内和平已经完全实现B.新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与西方的对抗减弱D.新中国渴望建立和平的建设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