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经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传统价值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交往,谁都不喜欢对方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和气度,给国际关系带来新风范、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日

材料二  “中国梦外交”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战线上的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线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国内实力增强、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是引领当下和未来中国走向世界的智慧。它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格局,中国外交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伴舞向领舞跨进。

——刘德林《“中国梦外交”的格局与智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坚持传统价值”、“崇尚和谐”而提出的外交原则,并概述在该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及其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梦外交”在十八大后“向领舞跨进”的具体表现。谈谈综合国力与外交间的关系。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清高宗实录》卷14351793年乾隆帝答复英国马嘎尔尼使团通商请求的上谕)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乾隆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对外态度的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2021-12-0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外交大事表(部分)

时间主要外交成就
1949.101950.9按照“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
1953
1954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5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65建交国49个。
1971
197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2中日建交。
1976建交国111个。
2001
2013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大局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杨洁篪《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新时代对外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中相关年份的新中国外交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认识。
2022-02-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前制定了看似矛盾,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外交策略:联美制日,与日亲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始终秉承着北洋政府的意志,面对列强,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本可取得众多外交成就,但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被迫放弃签约。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和会期间不仅没有卖国行为,反而为“外争国权”付出了巨大努力。以巴黎和会为起点,中国政府还取得了另外一些外交成果:废除战败国旧约,重订平等新约,1921年5月签订的《中德协约》是第一个明文规定无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各款的平等新约,得到了战争赔款,收回德租界;1919年北洋政府颁令,与无约国谈判时坚持平等互惠,不再给予特权,即使谈判不成,也不愿迁就;1919年12月,北洋政府与玻利维亚订约建交,开创完全平等互惠条约之先例。1917至1924年间,北洋政府与日美周旋,维护中东路区主权;驱逐旧俄势力,渐次收回中东铁路主权;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也与之交涉,最终以条约的法律形式规定主权。

——赵志伟等《北洋政府的外交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当时取得一定外交成果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预期的那样发生根本的身份转变,而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不会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和贸易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并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和平、发展、合作的新篇章》的新年贺闽,指出“合作”也是时代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春,让·莫内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就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

材料三: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中非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人民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步步深化的?
(2)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同”和“异”?
(3)中国与非洲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义有哪些?
6 .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不仅对两国,而且对全球都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11月4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南京签订。条约签订后,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批评说:“今日甚嚣尘上之《中美商约》问题,表面上是一纯粹的经济问题,内容上确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政治问题。”在此前后,国民党政府还同美国签订了其他一系列条约。

——摘编自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第一卷》

材料二   1971年年初的中美关系已经到了坚冰即将打破的时刻。但是对这两个国家来说实现关系的真正好转,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美国方面,国内的各种反共、反华、亲台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如何处理同台湾以及“亚洲盟国”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在中国方面,与美国的缓和需要在当时的革命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同时也需要处理好与越南、朝鲜以及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由于长时间的隔阂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双方都担心做出的主动表示得不到对方的相应回报,这也是造成局面僵持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第三卷》

材料三   尤其中美经贸合作,中国的立场同样是明确的、一贯的、坚定的。┄┄你尽管反复无常,我自心有定数。

从底线上讲,对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中国坚定维护。┄┄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相反,中国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进行,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为代价。

从诚意上讲,对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中国坚定推进。┄┄双方保持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世界人民共同利益。

从责任上讲,对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同样,国际贸易需要“基石”,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支柱”。而这一“基石”和“支柱”,就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但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2018年10月0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主要政治目的。简述这一系列条约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造成中美关系“局面僵持”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双方是如何一步步打破这种僵持局面的?
(3)依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贸易战的几点认识。
2018-10-25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7 . 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于2018年1月31日至2月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特雷莎・梅就任首相之后首次访华,对于新形势下中英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中英两国的百年发展历程,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锻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英国在前近代时期经济发展都已达到了原始工业化阶段,但二者的出路却大相径庭。利润的再投资一直到19世纪末期都是绝大多数英国授资的资金来源,这些投资又反到那些创造利润的工业部门。技术革新是提高利润的最有效的手段,因而生意兴隆的商人抱着极大的兴趣赞助制造业的技术草新。工业,特别是那些实行技术革新、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工业部门和企业,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资金攴持,这必然会使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充满生机。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特雷莎·梅来华访问,无疑是加深中英关系的良好契机。2015年中英两国宣布构建的“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体现了近年来两国关系的良好趋势。历史上,两国关系的发展虽有波折,但总体上还是朝着积极稳定方向发展的。

此访是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英以来两国间最高层级的的访问,两国领导人回顾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进程,欤于“黄金时代”新的时代内内潘,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新方向、规划新蓝图。双方对接发展战略,拓展“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扩大双方在金融、能源、基础设施、食品、高科技、创意产业、生命科学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中英合作提质增效。双方计划推出一些重要教育合作项目,并进一步挖文化、科技、旅游、创新等领域合作机遇,宣布更多两国人员往来便利化举措,拉近两国民众的距离。双方领导人将就共同关心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进一步善和丰富双方国际事务对话机制,丰富两国关系内涵,在国际事务中共同体现大国担当。

——整理自新华视频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英商业资本流向的不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在黄金外交时代都将有哪些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英关系发展历程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960年《人民日报》中“一边倒”的使用频率:“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不断下降,到60年代,该词汇数量上下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
材料二   新中国外交的三次高潮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高潮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中国外交高潮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9 .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1971年1978年1980年1981年1984年1988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席位得到恢复。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得到恢复,同时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据此,新中国采取了怎么样的外交策略?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要作用。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合作时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目前是否具备?为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