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两拳出击”反美抗苏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时间主要事件
11990中国军队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
21990年以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交流。
31999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
42001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52013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同年提出申办奥运。
62015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
72016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82019中国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
92020华为公司为了协助意大利政府应对严重的新冠病毒疫情,向意大利方面进行了多次物资捐赠和技术援助。
102021中国宣布将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其中6亿为无偿援助,4亿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
112021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呼吁各国加强“绿色合作”推动“绿色发展”助力“绿色复苏”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和环境挑战提供中国方案,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和动力。
12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展现了中国精神,也为生态改善书写新方案。

——整理自百度百科


任选材料中的三个历史事件,提炼主题,并简要说明。(要求:写出所选历史事件的序号并明确写出主题)
3 . 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A.致力于构建中华文化圈B.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积极推动地区和平稳定D.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4 . 1978年后,中国外交活动领域从“高级政治”扩展到“低级政治”,经济外交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说明,我国新时期外交
A.行在服务于国家中心工作B.极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注重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D.切实地落实了不结盟政策
5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外交布局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其中,坚持以“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A.倡导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B.推动形成新型大国关系框架
C.深化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加深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
6 . 如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1960年1—3月1975年1—3月1985年1—3月
积极报道0%2%14%
消极报道95%87%24%
中性报道5%11%62%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2022-06-27更新 | 17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下列关于新中国各时期外交说法正确的是
A.“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B.1954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8 . 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毫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据此可知,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是
A.打开外交新局面B.消除大国霸权主义影响
C.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应对苏联的威胁
9 . 阅读如表,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

时间段特点表现
1949年到1970体系外的新中国尝试与一些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如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加入了一些由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如世界民主联盟;
参加了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奥委会的活动;
尝试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遭美国使用多种手段阻挠失败。
1971年到1978体系内的旁观者恢复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关系;
与一些重要的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关系,如国际标准化组织、欧共体。
1978年至今全面学习与深度参与者与经济、金融、贸易等类的国际组织建立和发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倡议并设立永久性政府间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全球性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摘编自杨颖韩景云《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

从如表中提取相关联的两项信息,确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材料二   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移任湖广总督之后,原订炼铁厂设备也随之改运汉阳。铁厂厂址选定汉阳龟山山麓,189011月动工兴建,光绪十九年(18939月建成,光绪二十年(1894)投产,属于官办企业。由于铁厂是完全的官办企业,弊端丛生,从光绪二十年投产到光绪二十二年,亏损累累……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国企亏损,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手,招募商股,铁厂慢慢艰难运行。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一,经清廷批准后,遂遵照商律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在农工商部注册,改官营为商办。

材料三   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不再怕和老外打官司;中国企业走出去;汽车,电信资费越来越便宜;全球同步看大片;外资银行触手可及;纺织业农业等历经风雨;学会按国际规则办事;悄然更新的发展观念。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两次转变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简要归纳中国入世对中国与世界的主要影响?
2022-04-2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家校协作三轮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