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至今,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既涉及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国际组织章程的建立等。这体现出中国(       
A.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B.极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改革
C.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外交政策在曲折中趋向成熟
2023-03-02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经历了几个高潮,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成熟
B.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的突破口在重返联合国
C.20世纪80年代,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
D.十八大以来,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2023-02-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指出:“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中国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2022-08-03更新 | 258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
A.日本接受中国提出的“复交三原则”
B.中国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
C.西方国家解除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D.中日实现政治经济互信互认
2022-08-0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0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只有25%的被调查者赞成承认新中国。19501月,美国的全国民意研究中心就“美国应该承认中共政权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还是继续承认蒋介石政府”进行调查,61%的被调查者赞成继续承认蒋介石,只有11%的人赞成承认新中国。

——摘编自徐琪《从美国国内政治看新中国建国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材料二   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美中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家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众敌视新中国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6 . 老一辈外交工作者吴妙发在接受采访时说:“表决第2578号决议时,时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的老布什建议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安理会的席位,保留‘中华民国’在大会的席位,这个话一讲,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哈哈大笑,觉得老布什太不识相……这个建议就在哄堂大笑之中自动被否决了。”据此可知,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     
A.广大亚非国家的支持起了关键作用
B.美国的霸权地位已不复存在
C.中国凭借经济实力获得了广泛支持
D.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已经结盟
2022-08-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初,湄公河地区多边合作兴起之时,湄公河流域国家(包括其他东盟国家)就希望引入多个而非单一域外国家参与本地区建设。在第一个域外国家进入湄公河地区之后,由于域内国家实力有限,为避免个别域外国家在地区内形成“独霸”,域内国家开始有意引入多个域外国家参与湄公河地区的多边合作,从而“通过大国间的力量平衡来拓展自身政治、经济和安全空间”。这种“平衡外交”的做法本应在对外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或宗教文化为标准,而应以自身利益为主要考量,在适当的时机与适当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外交形式。但具体到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外交实践中,其实质是一种“借力搏力”的策略。

——摘编自詹程宇《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地区多边合作中的“外部主导”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地区多边合作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地区发展多边合作的意义。
2022-07-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一朵蓬松、轻盈、洁白的棉花,与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串联起横跨数百年的世界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让欧洲人找到了原棉的产地,后来的1497年,达·伽马来到印度,才引进了东方印度的棉花和纺织技术。从此欧洲进入了以棉花为主导的带血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三角贸易即从英国向非洲运送火器、工业品,从非洲酋长处换回奴隶运到北美,再运输棉锭等农产品回国。随着欧洲棉纺织业对原棉的需求越来越高,美洲种植园也开始种植棉花。

——摘自百度网《历史地理趣闻》

材料二   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而且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但是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了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西方国家一看到棉花,就想到黑奴;一想到黑奴,就想到强迫劳动。面对西方国家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抵制新疆棉花及制成品事件,中国棉花协会及时反映行业呼声,积极建言献策,携手国际棉业组织共同维护贸易秩序;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中国棉花协会及时号召行业加强原料调配,确保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物质的生产供应,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202112月中国棉花协会声明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建立的相关史实。
(2)与近代欧洲霸权主义的全球治理理念相比,材料三体现的中国全球治理理念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理念提出的原因。
2022-07-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

6月,麦卡锡主义盛行,美国开始全力扶持蒋介石,禁止美国人同中国大陆发生任何直接接触的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地缘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基础统统让位于“对共产主义的惧怕”。

1969

“尼克松主义”出台,由过去的敌视、孤立、包围中国,改为利用中苏矛盾,缓和中美关系,以便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

1978

3月,卡特总统派布热津斯基访华,美中建交谈判走向正轨.910月间,中美建交谈判最终完成。

1983

美对华政策委员会出台“美中关系未来十年报告”,建议指出“美国既不应当把中国视为盟国,也不应当将其视为潜在的敌手。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着某些共同的目标,因而有可能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

1989

6月,国务院发表了年度“人权报告”,谴责中国侵犯人权。并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使台湾问题又一下浮上水面。

1999

5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战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事件又使两国关系由晴转阴。1115日,中美两国达成了中国加入世贸的历史性协议,为下降的双边关系又一次起到了稳定作用。

——摘编自何兴强《“中国通”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历程》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中美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并说明各阶段的特征和划分依据。(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0 .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对外的各项抗疫援助
援助措施受援国家/机构
捐赠物资朝国、日本、意大利、尼泊尔、蒙古、缅甸等国
派遣医疗专家队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菲律宾、哈萨克斯坦等
开专家视频会议欧盟、东盟、非盟、加勒比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阿盟等
捐款500万美元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新闻网,2020年4月23日)

表中的内容说明,我国(     
A.多边外交取得巨大的成就B.与结盟国家关系牢固
C.构建起新型区域外交模式D.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