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与新中国建交国家
1970年之前共44个
1970年共49个
1971年共64个
1972年共82个

A.国际影响力提高B.经济发展迅速
C.与邻国联系加强D.侧重反霸维和
2 . 1970年,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了以“伙伴关系(针对西欧)、实力和谈判(针对共产党国家)”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由此可知,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A.使美国经济迅速发展B.推动西欧和日本崛起
C.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D.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
3 . 1972年3月,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猛烈攻击中美最高级会晤的“反苏”特征,指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同北京成交”而“牺牲越南人民”。促进美国要改善对华关系的,是“北京的反苏政策而不是对这个地区和平的关心”。这说明
A.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了世界旧格局B.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
C.美国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D.美苏两家平分世界的时代结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外交初期亦有其力争主权和反对列强干涉内政的篇章,不可全盘否定。北洋初期外交不是简单的排外与制夷思想,而是积极地妥协思想和对外依赖思想的结合。北洋政府初期外交多集中于满蒙藏地区中外利益冲突上……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自主的国际地位。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北洋外交尽管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争回了部分主权。“九国公约”的成立、“蓝辛一石井协定”的取消及英日同盟被拆散,均有利于中国。这些斗争的成果可以充分表明北洋外交思想及实践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北洋政府在民意推动下,主动争取失去的国家权利,也说明依赖主义的外交思想已开始向国际平等主义外交思想转变。

——魏延秋《北洋军阀政府前期的“维持外交”》

材料二   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需要超越事务层面来思考和构建未来的国际社会。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不仅需要中国拿出更多的物资贡献,还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思想和学说,要发挥大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则要求中国的外交不但是“中国本位”,还要是“世界本位”。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形成真正有意义的价值关联

——崔立如《国际格局转变与中国外交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军阀时期外交的主要特点,说明当时政府能够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外交成果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领导人今年内(1978年)访问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一系列国家,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完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这些外交成就
A.成功瓦解了美、苏对华敌视政策B.是中国强大国家力量的世界显现
C.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D.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国际环境
6 . 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20世纪90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生活在真空中,所以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每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对外关系息息相关。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70年间,中国外交与国际环境的互动是双向的,中国外交既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时中国外交本身也推动了国际环境的变化。

——摘编自王健、顾炜《新中国外交70年的国际环境变化:分期、演变和动力》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时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摘编自凌胜利《中国为什么不结盟?》


(1)结合改革开放前的两则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来中国实行的具体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出“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B.侧重与西方国家的沟通
C.对不结盟政策有所调整D.凸显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021-09-08更新 | 1377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B.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D.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
2021-08-05更新 | 1451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的主要是美国。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中合法代表席位的恢复;在中国周围的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并派遣间谍到中国进行破坏活动;直接参与蒋介石集团对大陆的骚扰和轰炸。同时,美国和蒋介石还于195013日专门订立一项协议:美国供给蒋介石集团16艘军舰、5个师的武器装备、雷达及飞机修理设备,并继续拨付援蒋的剩余款项。但杜鲁门于15日又发表一个声明,声称此时美国无意在台湾取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也不想利用其武力干涉台湾现在的局势,卷入中国的内争。对于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持了高度警惕,与之进行坚决斗争。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19717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根据尼克松主义的战略构想,尼克松政府首先急于在保全美国面子的情况下从越南脱身,1973319日,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其次,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以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再次,对苏推行“缓和”外交。在保持同苏联激烈争夺的同时,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谋求与苏“对话”,试图用军控协议限制苏联扩充军备,用满足苏联某些要求的经济协议,换取苏联克制扩张行动。最后,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的关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敌视新中国的表现及中国的对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5-01更新 | 27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广东卷)0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