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活动继续延续民国前期的发展轨迹,相对盲目且自发,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以向本国政府施加压力为主要方式,争取各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局部抗战时期,国内学生、留学生特别是归国留日学生以学生运动为主要形式,掀起了民间外交活动的高潮。1931年9月28日,中央大学学生就质问外交部部长王正廷为何不积极抗日。1932年3月,部分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自发成立国民外交协会,发行《国民外交杂志》宣传其主张,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宋庆龄、沈钧儒、李公朴等知名人士,以及辽宁国民外交协会、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也积极参与进来,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但收效并不明显。

——摘编自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不仅立即着手创设官方外交,而且几乎同时创立了新中国的民间外交(时称“人民外交”)。民间外交成为新中国发展与非建交国家,特别是非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渠道。20世纪50-70年代,在开辟民间外交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以官代民、官民并举”的方针,并建立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民间外交组织,积极开展与各国各界人士的友好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外交中心工作的转移。民间外交从开辟国家关系逐步向服务经济建设转型,民间外交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为新中国构建新型外交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张骥等《中国民间外交、地方外交与人文交流70年―人民的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时期至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民间外交活动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民间外交转型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意义。
2022-12-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当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向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提出“两国建立一种非政府的贸易机构”时,姬鹏飞以“在华盛顿有一个蒋介石的大使馆”为由给予了拒绝。这表明,当时中国
A.无意与美国发展贸易往来B.仍受极“左”外交思想束缚
C.对美国仍然保持敌对态度D.对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22-03-1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由此,国民政府教科书在1933年这样写道:“新政能否收获还是问题”。1935年又改为“新总统准备就任期间,美国境内突发空前的银行风潮……对此总统先颁布紧急银行法,更设立经济复兴委员会,厉行蓝鹰运动以复兴全国经济。”随着新政推进,二战的进程和罗斯福连任,人们对新政的认识也有乐观的一面,这期间,著名学者费孝通对新政进行大量的介绍和解读,1947年国民政府新版教科书对新政的评价更新为:“罗斯福执政以后,献身于国内复兴事业,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担任适于一个大强国的国际责任,当政数年,成效显著,第一届任期未终,国内经济状况几已恢复原状了。”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致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 ……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辨析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对中国的解读。
4 . 1978年起,中国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亚太经社会派出了常驻代表。1979年,中国正式参加了世界粮食计划署。1980年,中国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1年,中国当选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员国,并连选连任。这说明当时我国
A.构建新型区域合作关系B.在联合国中发挥主导作用
C.努力发展大国国际合作D.多边外交取得了重要成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2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写道,通过尼克松的访问,中国“利用了矛盾,分裂了敌人,壮大了自己”。这表明中美关系的改善
A.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安全环境B.改变了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C.显著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D.推动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裂
2022-01-2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战略,选项中最能凸显我国外交战略演变主题的是
时期我国外交基本战略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一边倒”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两个拳头打人”(即反帝反苏)
20世纪70年代初“一条线”(即联美反苏)、“一大片”
20世纪80年代不结盟政策
20世纪90年代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
2012年以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A.积极参与、巩固政权B.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C.独立自主、实事求是D.反对霸权、维护和平
2022-01-19更新 | 4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7 . 尼克松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表态,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这一言论
A.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B.体现了中美意识形态对抗的消除
C.反映了国际格局影响中美关系D.说明了中美两国有相同的价值观
2022-01-08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仿真训练(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觐见礼仪的问题、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对于未知的遥远西方的疑惧心理都在阻碍着清政府派驻外使节,使清政府的遣使活动被一拖再拖。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与外国交往的增多,尤其是在斌椿于同治五年(1866年)游历欧洲并提交报告之后。在同治六年,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各国所签条约即将期满需要重新修订这一更加紧迫的形势,奕䜣等人迫于修约压力,需要派出使节与西方联络。在此情况下,总理衙门提出邀请即将卸任回国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充当清政府使节出使欧美的计划。

——摘编自朱时宇《近代中国外交的艰难起步》

材料二 从1948年年底到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在中共上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新中国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并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毛泽东主张应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影响,而对于争取帝国主义国家承认的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摘编自张勉励《毛泽东在1949年三大外交决策中的形势判断

——以中美苏三方文献档案对比研究为视角》

材料三 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美中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家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派遣外交使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共中央在外交上确立"双向承认"方针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2022-01-03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高考八省(市)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2005年3月7日BC广播电台公布了一项全球22个国家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世界各国民众心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良好。其中,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是积极的和正面的国家和人数,超过了对美国和俄罗斯进行的同类调查。这说明
A.中国积极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B.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性凸显
C.英国对华外交超越意识形态的限制
D.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10 . 下表所示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与新中国建交国家
1970年之前共44个
1970年共49个
1971年共64个
1972年共82个

A.国际影响力提高B.经济发展迅速
C.与邻国联系加强D.侧重反霸维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