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摘编自李黎《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以(人民日报)为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世界形势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B.左倾思想阻断了中美外交的突破
C.中国一直坚定奉行意识形态外交D.中美关系在矛盾斗争中向前发展
2 . 下图为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20 世纪 50 年代,与法国、荷兰等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B.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先后实现与美国、日本的关系正常化
C.改革开放之际中国同印度、蒙古、朝鲜等国关系取得新进展
D.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2022-12-26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二中、温州中学、金华一中、绍兴一中四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由此,国民政府教科书在1933年这样写道:“新政能否收获还是问题”。1935年又改为“新总统准备就任期间,美国境内突发空前的银行风潮……对此总统先颁布紧急银行法,更设立经济复兴委员会,厉行蓝鹰运动以复兴全国经济。”随着新政推进,二战的进程和罗斯福连任,人们对新政的认识也有乐观的一面,这期间,著名学者费孝通对新政进行大量的介绍和解读,1947年国民政府新版教科书对新政的评价更新为:“罗斯福执政以后,献身于国内复兴事业,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担任适于一个大强国的国际责任,当政数年,成效显著,第一届任期未终,国内经济状况几已恢复原状了。”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致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 ……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辨析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对中国的解读。
4 . 阅读如表,以下解读正确的有
表1949-2010年中国对外援助状况:
年份援助国家(地区)援助方式
1949一1959越南、朝鲜军事、政治援助
1960—1969越南、巴基斯坦、古巴、非洲民族主义国家政治援助为主,辅以经济、技术、军事援助
1970—1978终止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加大援助第三世界力度政治、经济技术、人员援助
1979—2010第三世界、最不发达地区、重债穷国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范围不断扩大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不再援助社会主义国家
③20世纪70年代,侧重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
④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色彩逐渐减弱,大国责任意识逐渐加强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7年8月23日,美国国务卿万斯在北京同中国外长黄华举行正式会谈。万斯代表美国政府声明,美国同台湾的防御条约即将“终止”,美国将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对上述会谈解读恰当的是
A.中美两国建交进程加快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C.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D.美苏冷战对峙的形势缓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非洲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中非双方在20世纪为追求国家复兴与民族自强而在外交领域所作努力的一部分。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应该建立在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表达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合作"而不是"援助"一词,把以往简单的援助方式,提升为双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富于成效的技术经济合作,从而使中非关系成为推动中非双方实现各自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动力

2000年以来,中非关系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政治与外交层面,经贸合作更成为新世纪中非关系发展的核心动力,贸易总额跳跃性增长,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以投资带动贸易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摘编自王逸舟《中国对外关系转型三十年》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中非关系演变的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对下表中我国外交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0世纪60年代“两条线”(既反美又反苏,两个拳头打人)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与美、日、欧合作,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不结盟”(不依附于大国或国家集团,独立自主)

A.①建设睦邻友好的周边和平环境B.②外交重心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C.③改善中国与欧美及日本的关系D.④政策调整根源于两极格局瓦解
8 .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 “于是十三领地,分为各州。咸以自由民权为宗旨。定宪法。置大统领一人。总理庶务。一千七百八十九年三月四日。首选华盛顿为初次之大统领。成北阿美利加合众国。合众国之独立。实出于国民之爱权利。爱自由。不稍受暴政之压制。奋力以获得胜利。其事业光昌。赫耀伟大。国民之举动也。且当时建比伟业者。皆由智者义勇之士。

——《万国历史》光绪28年(1902年)上海作新译书局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美国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利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美国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地主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1958年

材料四、“联邦制……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三权分立……防止独裁的出现。”“1787年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仍然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一》(高级中学课本)2007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结合国际、国内背景的变化,分析产生这种不同态度的原因有哪些?
2020-07-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1毛泽东和斯大林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毛泽东和尼克松的握手,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
③图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10 . 《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关于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①建国初期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具有浓厚的反华反共色彩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积极报道主要源于1972年中美建交
③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影响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A.①②④B.①③C.①④D.①③④
2020-12-24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