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面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项史实,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主题是
A.新中国初期外交
B.外交关系的突破
C.新世纪外交成就
D.新型区域合作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及其追随者……在心底里却是怀着民族主义的共产党人,熟知中国在过去一百年里遭受的灾难。他们像其它持各种不同信仰的中国人一样,急切地想要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合法位置,争取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被剥夺的大国地位,并力图重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中共新政府从一开始就对西方列强采取了强硬的姿态,并清楚地表明它与在帝国主义炮艇面前卑躬屈膝的满清王朝和国民政府不同,不惧怕(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主要的力量来源,是与苏联的紧密联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对美开放反映了长期以来的战略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北京的安全考虑。下述三点变化特别重要:(1)由于美军在越南的数量逐渐减少,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也相应缩减;(2)与此同时,苏联加紧在亚洲部署常规部队和核力量,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安全;(3)尼克松政府公开宣布不参与苏联强压中国的图谋,这是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与领土完整的一种心照不宣但极为重要的承认。北京不可能忽视如此重大的战略发展变化。在此情况下,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那种孤立、仇外状态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为重新振兴中华民族所做的外交努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调整对美国政策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导致不同时期中美关系变化的根源。

3 . 近现代中国外交反映了国运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六款……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分析此条款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二:

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2)材料二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

我很高兴能代表中国参加这次和会。我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我是代表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这里发言。刚才牧野先生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是无视最起码的事实。请看(出示照片)战争期间,中国派往欧洲的劳工就达14万,他们遍布在战场的每个角落,他们和所有的战胜国的军人一样在流血、牺牲。我恳请大家再看一张在法国战场上牺牲的华工墓地照片(出示照片)这样的墓地在欧洲就有十几座,他们大多来自于中国的山东省!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换回自己家园的和平和安宁。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讨论中国山东省的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否则亚洲将有无数的灵魂哭泣,世界也不会得到安宁!

——《顾维钧巴黎和会的演讲》

(3)概括材料三中国争取山东省主权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依据?

在这次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关键因素。

材料五: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2017年6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将在阿斯塔纳上合组织峰会上成为正式成员。这是上合组织2001年成立以来首次扩大。

——百度百科

(5)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中国在该组织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6)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2018-02-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一些中日关系专家说2016年的中日关系依然不会平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材料三“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
(3)材料三中“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开始于何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背景及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谈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环境时表示“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局面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 保证我国社会和谐、政局稳定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
材料三: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历史事件。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表现,及中国多边外交逐渐活跃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天津新四区示范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1919年初,北洋政府向巴黎和会提交了《中国希望条件说帖》,提出了中国希望废除的外人在华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国签订协议,英美等国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材料三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概括材料一作者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2)结合所学,指出1919年中国“废除外人在华特权”的结果。分析1943年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被废除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的方针、政策。
(4)综上,概括以上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