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作为一种政体形式,民主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

——摘编自浙江日报《理一理:民主是什么?谁来定义民主?》

材料二   令人悲哀的是,人类科技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首先加快了“死亡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大规模的毁灭。人类扮演了自己的“掘墓人”……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出现,使得人员伤亡的数目大大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几个人投下的一枚原子弹就造成十几万人的伤亡。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人类文明忧思录》

材料三   “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望”。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1021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北京香山论坛的贺信中指出,面对复杂的安全威胁,各国要紧密团结起来,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推动构建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架构,更好促进亚太地区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20191022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质和参政方式,并概括近代英国对民主政治的哪些发展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学技术与战争的相互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21世纪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2022-03-1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2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它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在共产党人,正因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有和自己的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之点,所以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194019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沈志华在著作《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中说,“在中国,1956年春光洒满大地”,“中共……提出的宏伟理想和奋斗目标,国人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材料三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00个左右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涵盖了世界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当前中国在全方位外交中重点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强调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重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对外构建伙伴关系不是与所有国家构建同等程度的亲密关系,而是根据合作层次、领域、范围以及亲疏,建立了一系列内涵不同、领域广泛的伙伴关系。如“全天候”“全方位”“全面”“友好合作”等,体现出中国与不同国家外交关系的性质。一言概之,结伴不结盟,超越了冷战思维,摒弃了霸权主义,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苏格《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用政治、思想两方面的史实论述1956年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使得“国人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3)请选择作答:①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说明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对国际关系发展的意义。②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021-12-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

总方针外交原则时期外交成就影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代 1954年倡导以▲ ① 作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1954—1956年,与亚非欧7国建交,与英、荷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进展
50年代末60年代初支援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赢得友谊信任,提高国际地位
1964年, ▲ ②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70年代1970年,与西方5国建交,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④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中美关系 ▲③ ,中日建交
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材料二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


(1)根据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的空缺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方向。结合书本知识,简述进入21世纪至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前,我国外交活动的主要成就。
2021-11-1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726日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1)中华民族“站起来”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联系近代中华民族受奴役、受屈辱的历史说明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理由。

材料二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鲜明的特色独创的优势》(2009916日《人民日报》)


(2)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指什么?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说明学者发出如此感慨的主要原因。
2021-11-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怎样才能使中国劳动人民从穷困、痛苦和被侮辱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过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呢?这就必须做好两件最基本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件事已基本完成……第二件事,就是利用已建立并且巩固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主要的工具……发展人民的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

——1950年刘少奇《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   八十年代无论对于国际国内,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全世界都估计到,八十年代是个危险的年代,开端就不好,发生了阿富汗事件,还有伊朗问题,更不用说早一点的越南问题、中东问题。这样的问题以后还会很多。总之,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始终是作为一项严重的任务摆到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日程上面就是了;第二件事,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

——1980年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两件最基本事情”所做的内政方面的努力。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邓小平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理论突破,分析这一突破对改革开放初期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2021-08-26更新 | 34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和平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之用,和为贵。”“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材料二   汉文帝即位之初,将军陈武等主张对匈奴动兵,汉文帝的主张是:“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耗病,谓百姓远方何?……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汉景帝继续坚持汉文帝的民族政策。……贞观末年,唐与周边的突厥、吐谷浑、吐蕃、回纥、薛延陀、契丹等民族和睦相处,疆域空前广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民族之间相濡以沫,实现了“胡越一家”。

——整理自邱成岭《论中国古代民族政策观》。

材料三   新中国的“和平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容与表现。第一阶段(1949-1966年)“和平外交”以“保家卫国、广交朋友、倡导和平”为主。第二阶段(1966-1978年)“和平外交”以“不结同盟、利用矛盾、制止战争”为主要内容。第三阶段(1978-2000年)“和平外交”可概括为“韬光养晦、冷静观察、务实应对”。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和平外交”可概括为“和平崛起、积极参与、有所作为”。

——摘自董书含等《中国“和”文化与和平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主张相应的学派,简述这些主张共同宣示的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扼要指出汉朝文景之治时期对待民族关系的主要态度,简述唐朝贞观之治时期实现“胡越一家”的主要举措。
(3)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一以贯之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请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为例,分析中国在第二阶段“利用矛盾、制止战争”的具体表现;②运用史实说明中国在第四阶段推进区域合作模式上“积极参与、有所作为”的具体表现。(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2021-07-0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隆会议是在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召开的。在29个与会国中,有社会主义国家,有参加美国拼凑的《马尼拉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国家,有中立的民族主义国家;有与我建交、对我友好的国家,有未与我建交、对我不友好甚至敌视的国家。就在会议可能偏离正轨、步入歧途和争执不下、陷入僵局的关头,周总理先后发表了三次极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的重要讲话,会议主要根据周总理的建议最后通过“十项原则”,既包含了“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又使原来不同意将“五项原则”原文写进会议文件的与会者感到满意。

——尹承德《世界风云纵览:中国外交与国际问题探析》

材料二   1972年的中美公报第一部分阐明了双方就重大国际问题各自的立场和看法;第二部分双方确认了中美关系的建立基础和共同原则;第三部分写明了对台湾问题双方的立场。中美两国虽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双方保持了愿意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关系的势头。

——张保军《论中美关系的解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国际背景的角度,说明万隆会议的“困难和复杂”,指出中国在万隆会议中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作出的外交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公报”发表的地点(城市),并说明美国在“公报”中对台湾问题所持的立场。分析这一“公报”的发表对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1-05-25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当机立断,决定将原来的发言改为书面资料散发,并利用休会的短暂时间起草了补充发言。周恩来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应该将我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摘引自《周恩来选集》等

材料二   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也是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这一方针,解决国际间的问题,我们的对外政策有了一个调整……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这个政策对于维护和平比较有利。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


(1)根据材料一,简述在“求同存异”方针指导下周恩来的主要诉求,结合所学指出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体现“我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的宣言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调整依据和目的,并指出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中坚持不变的政策和原则是什么。
2021-05-1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外交往历史悠久,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的学航海活动进入又一个新的高潮……随着贸易的发展,中国人有关东南亚各地的地理学著作也陆科续出现……长期积累的航海经验、技术及地理知识,为郑和的远航打下了基础。……《明史·网宦官传》中说:“当成祖时,锐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贵。”郑和下西洋,是朱棣信用宦官的体现,更是积极的对外政策的一部分。……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赤道以南、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即今天肯尼亚的马林迪。船队给朱棣带回了奇异的非洲动物,如鸵鸟、斑马、犀牛、长颈鹿等。

——卜宪群《中国通史·明清》

材料二   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大批亚非国家加入联合国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局面已经无法维持。197110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的提案。……在此前后,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它直接加快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指出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外交事务中的主要表现。
2021-04-11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会议以后,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受到启示,萌生了不结盟思想。19567月,铁托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在会谈中他们就世界范围内实现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团结问题进行了磋商,逐步明确了不结盟思想。

——摘自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铁托“不结盟思想”与中国的哪些外交理念紧密相关。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与兴起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结合所学,指出10年前欧洲国家加强联合的重大事件,并概括指出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

材料二   1969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
2021-04-0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