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2019年我国主要领导所参加的部分外交活动。由此可知,新时代我国外交(     
时间外交活动
3月李克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
4月李克强出席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6月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
6月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
11月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
11月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
12月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举行,李克强出席

A.突出以联合国为中心B.重视睦邻友好关系
C.积极进行多边外交D.强调南北协调合作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由此,国民政府教科书在1933年这样写道:“新政能否收获还是问题”。1935年又改为“新总统准备就任期间,美国境内突发空前的银行风潮……对此总统先颁布紧急银行法,更设立经济复兴委员会,厉行蓝鹰运动以复兴全国经济。”随着新政推进,二战的进程和罗斯福连任,人们对新政的认识也有乐观的一面,这期间,著名学者费孝通对新政进行大量的介绍和解读,1947年国民政府新版教科书对新政的评价更新为:“罗斯福执政以后,献身于国内复兴事业,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担任适于一个大强国的国际责任,当政数年,成效显著,第一届任期未终,国内经济状况几已恢复原状了。”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致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 ……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辨析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对中国的解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前,曾长期在华工作的美国著名记者伊罗生说道:“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有极其众多的美国人把自己视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仁慈保护者、恩人和救星。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心灵、肉体和不朽的灵魂承担着责任,美国政府则承担着保护中国政治独立和行政完整的责任。”美国政府和社会秉持中美“友谊”的观念和中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实质是一种想象的“恩人身份”和“家长庇护”观念,是美国对中国的帝国心态,即美国以更为“优越”的文化控制和改造中国。旧中国是美利坚帝国实现国家抱负、使命和威望的“可控的他者”和巨大的试验场。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材料二   一个统一、民主、强大、对美国友好并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的中国的前景使美国人普遍相信,中国就在他们手中,美国的国家理想和使命的实现似乎唾手可得。然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仅是美国地缘政治层面上的失败,更加打击了美国有能力控制和改造中国的帝国心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这样写道:“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作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作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政府和社会热心美中“友谊”的目的和美国对中国“特殊关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由“特殊关系”变成对立关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
2022-02-22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4 . 2001年《上海合作宣言》指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此宣言宗旨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旨在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军事集团B.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局面
C.由区域化合作推进全球化的进程D.致力于构建新型全方位国际新格局
2022-02-19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战略,选项中最能凸显我国外交战略演变主题的是
时期我国外交基本战略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一边倒”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两个拳头打人”(即反帝反苏)
20世纪70年代初“一条线”(即联美反苏)、“一大片”
20世纪80年代不结盟政策
20世纪90年代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
2012年以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A.积极参与、巩固政权B.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C.独立自主、实事求是D.反对霸权、维护和平
2022-01-19更新 | 44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次重要外交实践,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不是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它”是指
A.东南亚联盟B.华约组织C.上合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7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
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
2019-08-14更新 | 314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019-01-30更新 | 4948次组卷 | 83卷引用:云南省通海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A.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努力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19-01-30更新 | 402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丘北县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3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