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现代中国外交体现了对中国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是新中国对外关系的重点。万隆会议之前,除朝鲜、蒙古和越南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新中国建交的亚洲民族主义国家只有五个,而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短短的四年间,就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就国际话语权而言,万隆会议成为集中传播新中国和平外交话语的多边舞台。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外交路线,取信于亚非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

——摘编自张屹峰《万隆会议的时代意义》

材料二:1972-1988年是中日民间外交的“蜜月期”。1972年以前,就已存在日中友好协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等。80年代初期,在中日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中日友好交流协会”,“中日民间人士会议”和“中日友好世纪委员会”三个固定的民间交流渠道。原有的双边贸易、文化交流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他经济合作和文化交往也迅速扩展,内容涉及到金融、航空、海运、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等领域。至1987年底,日本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16.4%,友好城市不断建立。

——摘编自刘天纯《日本对外政策与中日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万隆会议“集中传播中国和平外交话语”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蜜月期”中日民间外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蜜月期”出现的主要原因。
2023-01-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主流观点认为美国不应该急于承认中国的新政权,并且居高 临下地认为弱势的中国定会有求于它,承认美国在华的既得利益。因此,对中共政权采取“观望的 态度”。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为了表明立场,采取了一系列亲苏反美的行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中特别强调“一边倒”立场。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它彻底改变了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看法,把中国和苏联联在一起,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摘编自李怀录《建国初期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原因再审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需要超越事务层面来思考和构建未来的国际社会。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不仅需要中国拿出更多的物资贡献,还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思想和学说,要发挥大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则要求中国的外交不但是“中国本位”,还要是“世 界本位”。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形成真正有意义的价值关联。

——摘编自崔立如《国际格局转变与中国外交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外交成果的认识。
2023-01-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87年,中国与新西兰两国外交部建立副部长级政治磋商机制,磋商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1990年以来,中国同拉美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政治磋商机构——里约集团保持着外长级对话关系。2008年,中国政府设立了驻东盟大使一职。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A.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B.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C.强调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构建起平等互利的多边体系
4 . 缺少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联合国的普遍性就要大打折扣,同时在应对世界问题时也就缺少了有力的支撑。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     
A.扩大了联合国的影响力B.缓和了中美两国外交关系
C.推动了欧亚非地区发展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中国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比额已从2000年以前的0.995%上升到2007年的2.667%。2009年,联合国列出缴纳会费最多的10个国家,中国位列第九,而中国缴纳会费的比额还一直在持续增长。据此可知,中国(     
A.注重发展全球伙伴关系B.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
C.积极改革全球治理体系D.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主导者
2022-11-29更新 | 121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国际斗争中,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国力,还取决于该国运用的外交策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当今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博弈中,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孟宪生《审视全球化时代国家角逐之变》


提取材料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外交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是某一公报的内容
……3、关于台湾问题。
中方声明了自己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中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美方则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部分。……
此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B.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美国断绝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
8 . 1990~2002年,我国积极参与创建并大力推讲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东亚首脑会议、中国与东盟“10+1”和中日韩与东盟“10+3”定期会晤机制、亚欧首脑会议、中欧首脑定期会晤机制、亚非首脑会议、中非首脑定期会晤机制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A.侧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努力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确立了反霸维和的外交目标
9 . 冷战时期,中国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了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江泽民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胡锦涛在世纪之交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习近平为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些说明中国外交(     )
A.致力于加强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B.促使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得以建立
C.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智慧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
10 . 新中国成立之初,英国就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两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被称为“中外交关系”,以寻找继续在华贸易的可能性。但直到1972年,两国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应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B.西方国家不再敌视新中国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